促记网 > 杂谈 > 正文

​美军仁川登陆,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毛主席看穿美国的险恶用心

2023-12-06 01:16 来源:促记网 点击:

美军仁川登陆,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毛主席看穿美国的险恶用心

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1个年头了,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没有当年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一战立威,新中国就不会赢得这几十年和平发展的机会。

但近些年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在质疑,认为抗美援朝耽误了当时的台海作战计划,无限期延缓了收复台湾的行动。

现在随着大量关于朝鲜战争的档案解密,越来越多当时不为人知的决策和细节渐渐浮出水面。

一、建国之初解放军只能“望洋兴叹”

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发起,百万雄师如秋风扫落叶般将国民党部队打得节节败退,眼见大势已去的蒋介石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惶惶不可终日。此时的他虽然还在嘴硬,但是到底退往何方,却在他心中盘算已久。

最终蒋介石听取了张其昀的意见,放弃了退守西南的幻想、选择了逃往台湾。后来的事实证明,如果当时蒋介石真的退往西南地区,可能用不了一两年时间就束手就擒了。

张其昀之所以劝蒋介石退往台湾,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解放军没有海军和空军,隔海对峙是最佳选择。

张其昀既不是政客也不是军人,只是一名地理学家、历史学家,但是他的这个分析在当时的情形下,可以说是切中要害。

当时的国民党军虽已溃不成军,但毕竟还拥有三四百架飞机和近百艘各种舰艇,这个数量虽然并不多,但是对比解放军来说还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因为我军的海空军力量当时基本为零。

对于只有依靠木船舢板进行过渡江作战的解放军来说,基本没有出海作战的能力和经验。长江天堑的河面宽度最多不过10公里,然而台湾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也要140公里左右,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点从后来的金门登陆战就可以得到印证。

1949年10月25日,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在叶飞司令员的指挥下发起了金门登陆战,但由于我军缺乏海战经验,而且没有空军、海军掩护,仅凭借临时征调的300多只民船就发起战斗,结果导致登岛的9000多名将士全军覆没。

这场损失惨重的战斗让解放军清楚地认识到渡海作战的现实难度,面对一个7公里左右的金门都只能望洋兴叹,想要进攻台湾更不是那么容易的。

做为对台作战主要负责人的粟裕深知其中的关键所在,经过仔细研究他向中央提交了非常客观而详实的报告,提出想要攻打台湾、实施两栖登陆作战,除了有真正的海军舰队以外,还必须有空军做为火力支援方可进行,由此中国海军和空军正式诞生。

1949年相继组建的中国海军与空军可以算得上是“一穷二白”,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作战经验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战役的要求,但即使如此艰难,解放军依然在用自己超凡的毅力与智慧积攒着力量,随时准备着对蒋介石及其反动军队发起最后一击。

二、美帝包围新中国的狼子野心

其实美国作为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幕后主子,早就开始关注台湾问题了。

根据冷战后解密的一系列档案证明,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时,美国政府提议并宣布要将台湾归还中国,就是想以此来拉拢蒋介石,并且他们已经意识到台湾重要的战略意义。

早在1948年“不争气”的蒋介石开始初露败相之时,美国就已经开始研究未来如何帮助国民党经营台湾了。

美国政府看重的当然不是蒋介石,而是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台湾岛,至于国民党的败退美国也早有预判,但他们也从来没有打算过直接插手助战。因为美国深知一旦自己的军队进入中国境内,面对如此幅员辽阔的战略纵深,美国军队将如泥牛入海,但如果是帮助蒋介石防御一个海岛,他们还是有能力的。

在美国政客以及军方的眼中,是否由蒋介石主政台湾无所谓,只要是他能控制的势力掌权就可以,美国政府看重的是要占据从阿留申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到台湾岛的这条“第一岛链”,他们要把这里作为威胁中国、牵制苏联的屏障

所以当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时,美国还非常“慷慨”地帮助他们运送残兵败将到台湾去。

做为“无利不起早”的美国政府来说,虽然他对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和苏联充满敌意,但毕竟大家还没有撕破脸。

所以直至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前,美国在正式的官方场合还都宣称:“美国不打算使用武装部队干预现在局势”而且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讲话中还提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安全防线只涉及阿留申群岛、日本以及菲律宾,至于台湾、南朝鲜则只字未提。

可当他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统一全中国的坚定信念后,尤其是得知中苏两国签订互助条约时,美国人意识到在台湾问题上已经没有缓和的可能了,于是就露出他的真实嘴脸。

随着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不断叫嚣,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于1950年4月提交了NSC-68号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美国将在远东地区实施强硬措施来保证美国的利益,并且除了要支持国民党政府守住台湾以外,还要将南朝鲜纳入自己的保护范围。

更有甚者,像美军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则明确指出,台湾就像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绝对不能拱手让人。

如此明确的信号已经表明了美国势必要“趟这个浑水”,这里面最高兴的当然要属蒋介石和李承晚。此二人一个龟缩在台湾岛,一个盘踞在南朝鲜,都为了能够苟延残喘而唯美国马首是瞻,而此时的中国政府也在苏联的援助下紧锣密鼓的做着解放台湾的准备。

然而让中、美、苏都没想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三、微妙的局势被突然打破

前面我们提到过中苏在还没有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时,美国对外还是宣称不会进行武装干预,并且没有提及将台湾和南朝鲜划入其安全防线之中。

美国的这个决定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想置身事外,而是想借此离间中国与苏联。在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看来,新中国政权还是一个未知数,他希望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来让中共保持中立。

美国抡起的大棒就是不承认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而另一边递出的胡萝卜就是宣称不干涉台湾局势,他希望由此让中共摇摆不定,既不会单边亲苏,又对美国抱有希望。

但他们自以为的这一招“妙棋”非但没能瓦解中苏的关系,反倒是将中国推向了苏联一方,可此时的中国政府想要攻打台湾也非易事,仓促间组建的空军和海军不可能一夜间就具备联合作战能力。

客观地说,当时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以及解放军高级将领还是很冷静的,尤其是负责渡海作战的粟裕更是异常清醒,他知道有美国在台海附近虎视眈眈,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决不能贸然出手,否则可能再次重演金门战役的惨剧,所以只能一边积蓄力量,一边静观其变。

而毛主席已经意识到,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可能将变成一项长期战略。

但是苏联和北朝鲜可就没那么冷静了,斯大林和金日成都错误地解读了美国的用意,他们坚定的认为美国政府不会插手台湾和南朝鲜的局势,结果在苏联的默许下,北朝鲜首先发难。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以突袭的方式越过三八线扑向了南朝鲜,当毛主席得知此信息后十分震惊,作为一名卓绝的战略家,他意识到这将是美国的绝佳借口,并且很有可能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麻烦,势必打乱我们所有的准备,但为时已晚,朝鲜战争已经爆发了。

果不出毛主席所料,战争爆发两天后,也就是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正式宣布美军将直接进入南朝鲜参战,并且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共进攻台湾,同时还派出军事顾问进入越南,以此帮助法军对抗由中国支持的“越南独立同盟”。

至此,蓄谋已久的美国完成了对中国的三路围堵。

随着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本来势如破竹的北朝鲜军队变成了腹背受敌,很快就溃不成军。得寸进尺的美军无视国际法的规定,不仅出兵干涉他国内政,还妄图顺势威胁中国的边境,战火已经烧到了鸭绿江边。

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国,毛主席彻夜无眠,冷静分析着当时的局势与利弊关系,苦思冥想着破局之法。

四、以己之长、克彼之短

毛主席首先考虑的就是台海作战计划,为了能够完成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击,解放军一直在厉兵秣马,不仅加紧组建和训练海军、空军,还从苏联得到了一定数量的装备援助,其中包括几十架战机和部分舰艇。

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都清醒地意识到,仅仅依靠这些有限的装备再加上征集来的各类民船和商船,想要一举实现对台的两栖登陆作战还是风险很大的,毕竟国民党军队的空军和海军依然具备相当的作战能力,可以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再加上美国第七舰队一直在附近游弋,如果解放军一时冲动武力攻台,那么就会给他充足的借口进行武力介入,他才不会因为之前含糊不清的“宣称”而受到任何约束,美国需要的就是一个借口而已。

正像毛主席早就提出过的那样:帝国主义不会跟你讲道理,如果他跟你讲道理,一定是迫不得已。

所以中共决不能主动给美国这个借口,更不能让中国刚刚组建起来的空军和海军去以卵击石,那只能是白白牺牲,而且稍有不慎还可能让蒋介石勾结美国来个“顺势而为”,将战火再次烧到中华大地之上。

通过后来美国军方解密的文件可以看出,当时麦克阿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每晚都在祈祷,希望中共军队去攻击台湾,我常常是跪在那里祈祷……”

然而毛主席一眼就看穿了美国的险恶用心,他并没有在那个关键时刻急于解决台湾问题,而是将它做为一项长期战略暂时搁置,并于6月30日正式宣布对台作战计划无限期推迟,这也让麦克阿瑟及美国政府大失所望。

美国的第二路围堵就是越南方向,毛主席及中共中央领导对这方面并不是十分担心,因为美国毕竟没有直接派兵介入,只是派遣了军事顾问团而已。毛主席亲自点将也派出了以陈赓为领导的中方军事顾问团进入越南帮助胡志明,来了个“兵对兵、将对将”。

对于指挥过无数经典战役的毛主席来说,他非常清楚在越南这种地理环境完全没有必要投入大兵团作战,既不能直接打击美军,又面临补给困难问题,何必浪费精力和资源去纠缠。让陈赓帮助胡志明去和侵略者打游击战就足以将他们拖入泥潭深渊,越南问题暂时还不足以对中国形成最直接的威胁。

剩下的就是朝鲜战场了,到底是打还是不打,成了中共中央讨论的焦点。绝大多数人认为不能打,因为没有必要去招惹美国,而且很多人认为与美军硬扛的风险太大,就连林彪都称病不出,不肯同意入朝作战。

但此时毛主席考虑的并不是能不能打过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他考虑的是整个国际形势和中国的长治久安。

当时美军已经将北朝鲜军队赶到了鸭绿江边,形势岌岌可危,一旦在美国的帮助下李承晚统一了朝鲜半岛,那么美军的飞机将随时可以盘旋在中国头顶,美国的军舰也将随时游弋在鸭绿江上。

到那个时候,以中国薄弱的海空军实力根本就是任人宰割,随时都会在美军炮口的威胁之下,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这一战不得不打,抗美援朝真正的目的就是保家卫国。

而且毛主席之所以选择在朝鲜战场与美国开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经过多年战火洗礼的解放军是一支绝对的钢铁之师,可以说中国敢于和美国硬扛的唯一本钱就是陆军,在海空实力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与美国展开陆军的正面厮杀才是唯一取胜的可能,这正是“以己之长、克彼之短”的道理。

虽然美国陆军的装备也占很大优势,但是毕竟解放军还可以凭借灵活的作战方式和超人的意志力有一线胜算。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时即使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也会另找借口来阻止我军收复台湾,因为扼制中国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首要战略。可想而知,如果当时解放军真的强行攻台,可能中国会更加被动,不仅台海作战受阻,朝鲜半岛也会成为美国威胁中国的跳板,中国将永无宁日。

毛主席也正是分析出了这一点,才没有执意攻台,而是将大量兵力调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一战为中国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所以说那些认为如果不是朝鲜战争,解放军可以一举解放台湾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的第七舰队就开到了台湾海峡,这绝对是蓄谋已久的,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则是在4个月以后,如果我军当时真的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那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渡海作战,所以说这二者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事实是以当时中国的海空实力无法短时间解决台湾问题,只能转而在朝鲜战场展开对美国围堵的反击,这应该是当时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直到今天海峡两岸还在为解决台湾问题做着不懈的努力,当然美国及一部分台独分子也依然在上蹿下跳,但是今天的解放军早非昔日可比,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早已让中国的经济腾飞,早已让中国的国防力量日益鼎盛,祖国的统一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