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 > 正文

​海啸的形成,海啸池的原理?

2023-09-07 12:16 来源:促记网 点击:

海啸的形成,海啸池的原理?

海啸池的原理

海啸池工作原理是:真空泵用以提高室内的水位,由控制系统按照预先设计的波浪谱发出信号给作动系统,控制阀门系统的开与关,最终影响气室内水位的高与低,从而产生波浪,真空式造浪机的最大特点是可造2米以上的大浪,该浪为推移流,气势极其宏伟。

海啸池的原理

海啸所产生的能量是

海啸有势能(波浪):类似于潮汐能,只是单位面积内比普通潮汐能更大,但没有潮汐能的规律性

海啸也有动能(冲击):巨大的潮水向一个方向涌去

所以海啸和一般的水力不一样的是它同时含有独自的动能和势能,但这些能量都是破坏性的

海啸会伴有大风,因此还有风能

海啸所产生的能量是

海啸产生的浪高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海水深度。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的定义及特征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所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海啸所产生浪高取决于什么

海底地震的级别,和地壳活动的幅度

海啸为何海水倒灌

海啸使海水形成巨大的水墙涌向海岸线,导致海水倒灌。

海啸可以形成高达20米以上的海水墙,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难以招架。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

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oo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l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在遥远的海面移动时不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陆地,达到海岸时突然形成巨大的水墙,这就是海啸导致的海水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