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杂谈 > 正文

​音乐圈鄙视链,到底鄙视的是什么?

2024-10-08 00:44 来源:促记网 点击:

音乐圈鄙视链,到底鄙视的是什么?

有人曾总结出“史上最全音乐圈鄙视链”,将“鄙视链”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怪诞现象梳理得十分明晰。

音乐地区鄙视:欧美>日韩>港台>内地>东南亚及其他地区

音乐流派鄙视:古典>爵士>摇滚>民谣>电音>流行>说唱

音乐专业鄙视:作曲>指挥>管弦>民乐>声乐>音乐教育>音乐学

音乐唱法鄙视:美声>民族>流行

音乐人鄙视音乐人的时候,他们鄙视的是什么?

其实从音乐圈典型鄙视链的上下游关系,我们可以基本判断出这种鄙视链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最核心的一个元素,就是音乐技术。

从技术上来讲,古典音乐当然是最难的,这毫无争议。至于说唱,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和流行、摇滚、民谣、古典都完全不同的音乐体系。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容易让传统音乐人对这种类型的音乐产生轻视,所以就处于鄙视链最下游了。

而乐迷对某种音乐类型的痴迷归根到底是一种身份认同,一种文化解构,音乐符号、风格的背后,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特征、态度和感受。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鄙视某种音乐形式,可能只是小众圈层对主流的反抗;

或者是人们在音乐消费中寻求身份认同,却因认知偏见而产生优越感的结果。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单纯的听不惯而已。

跳出鄙视链来看,会发现无论哪种风格的音乐,既然能在市场上演绎并存活下来、流传开来就证明有它的受众群体。

因此,你可以不听,但是不可以看不起。你可以有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但没必要因为不喜欢就否定整个类型的音乐。

也不要存在对自己音乐喜欢的优越感而去鄙视其他类型。

毕竟存在即合理嘛!只要我们都热爱!

你们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