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杂谈 > 正文

​家有无价宝 光彩永流传

2023-12-18 20:14 来源:促记网 点击:

家有无价宝 光彩永流传

作者 亚非

从小就知道父亲喜欢字,家里有不少字帖,还有黑黢黢的碑帖。

郭老的字是真的好!

小时候的记忆,这幅字一直挂在驻地父亲的办公室墙上,永远看到父亲在办公桌前看着什么或写着什么,直到文革爆发后。1969年底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居然是在学校的传达室,许久没有回家的父亲把电话打到学校,问我是否要去当兵?明天下午2点准时去黄寺门诊部体检。后来,我去了福建前线当兵了,父亲调离和搬家,这幅字就不在爸的办公室了。

大约是65年或66年初,父亲与同事叶家林伯伯同为开国上将傅钟将军的秘书,因工作关系通过郭老的王秘书请郭老写了两幅字,爸还有一幅是竖轴:疾风识劲草,从未见张挂过;均是在荣宝斋装裱的。叶伯伯的是一幅毛主席诗词,也悬挂在办公室,字多些让我羡慕不已。

曾经见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的照片,门口门楣上方也挂着郭老手书的这幅字,看样子是练习了许多。曾见过拍卖居然有七位数。倘若在天有灵,这是郭老和我爸一定始料未及的!

我党我军的创始人,曾经留法勤工俭学,留学苏联的傅钟将军酷爱古董字画,这是1965年父亲随同傅钟上将在杭州。据晓钟后来跟我说他们在杭州疗养,父亲是专程乘专机去送文件,与一个大事件有关。不久的上海会议,罗长子倒台,副统帅开始“繁茂三湾竹树,岂疑星火燎原”,文革前夜。历史诡异啊!

这些气势磅礴的草书作品是父亲偶然得到的更为珍贵的宝贝。父亲视为珍宝轻易不示人的,说怕被当文物被收了。草书飞舞,本人基本不认识;于是请我的老朋友,他是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总政文化工作总站站长柴岩柏大校翻译一下。术业有专攻,书法要有童子功啊。

唐 ·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括弧内的一句没有)

唐 ·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咏华清宫 王建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南吕·干荷叶·咏史 刘秉忠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这要从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说起。战争结束了,我妈转业后从南京随已经调到北京工作的我爸进了北京,在北京红十字会工作。后参加了一个脱产的学习医疗的培训班,参加学习的多是参加过战争的在北京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其中有个在中南海门诊部工作的严金凤阿姨因为是同乡或有着少小从军学医的共同经历而成为我妈的好朋友、闺蜜。严阿姨的先生杨振华伯伯曾经是毛主席警卫部队的营长,于是我们两家多有互动,串门、拜年保持了许多年。据我爸说是70年代的一个春节,早已离开部队在化工部任干部部长的杨伯伯来拜年,看到我家挂在墙上的主席诗词手书的印刷品,说我有主席手书的真迹可以送一张给你。又一年拜年时果然信守承诺的杨伯伯带来了一张A3大小的宣纸,仅有几句词没头没尾;慷慨的老杨(老爸原话)于是又答应可以来家自己挑吧,真是喜出望外。原来大约是1958年(没有查主席大事记)中南海修房子,主席住在西山每日练字,习惯写完就一团扔进纸篓,聪明的杨营长让打扫卫生的战士把写过字的纸都收好交给他,于是攒了一摞。后来我曾经在他家见到装裱过的一大本,据说是跟我爸学的;我爸是让军事博物馆的专家装裱成了册页。

半个世纪过去,前辈们多数都不在了。他们没有留下来多少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精神遗产,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怀念父辈们,以此纪念。

李继耐身后是父亲的书法作品。

父亲为核试验基地被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的阳平里气象站手书的诗词,挂在站荣誉室里。正巧那年进试验场区路过这儿,在罗布泊茫茫戈壁荒原中的一个小点号,居然能见到父亲的诗词手书,这是他们那代人的情怀,他们经历过战争的沧桑和艰难困苦;他们心中有大爱,还有诗和远方。无意翻到这张很久前的照片,令我感慨在心。

本想在云盘里找一张主席的照片配文字,竟智能分类出那年在庐山拍的照片,也是天意吧。

庐山,历史的大事件总发生在这里。

2010年9月在庐山疗养,疗养院对面就是庐山会议会址。

作者

2021年辛丑年一月初六,于海南龙栖湾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