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登半岛地震十日后,受灾核电站仍处于风口浪尖
日本能登半岛地震十日后,受灾核电站仍处于风口浪尖
志贺核电站,图片来源 @北陆电力公司官网
当地时间 1 月 1 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地区发生了里氏 7.6 级大地震,导致当地建筑大面积坍塌,并引发海啸、火灾。截至 1 月 12 日,据石川县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地震已造成 215 人死亡、567 人受伤、38 人下落不明,日本政府也在 1 月 11 日的内阁会议上将能登半岛地震指定为 " 极严重灾害 "。
地震中,位于石川县的志贺核电站和位于新潟县柏崎刈羽核电站相继被检查出存在变压器管道破裂、冷却油泄漏、乏燃料池水溢出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有 " 核 ",不同?日本能登半岛地震再次引发核电争议)。过了近两周,随着核电站相关受灾详情公布,舆论争议也愈发激烈。
运营方称志贺核电站受损情况比此前预料更严重
地震发生后,志贺核电站被检查出的问题主要是变压器受损导致断电、用于绝缘和冷却的油泄露、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乏燃料池水溢出到周边区域等,最开始的官方通报还称电站着火,此后又通报称经查实并未起火,而是因工作人员闻到漏油导致的烧焦气味后启动了灭火设备。对于民众的担忧,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运营方北陆电力公司曾多次发声安抚,表示相关情况均未形成安全影响。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的检查情况显示,志贺核电站的实际情况要比此前公布的更加糟糕。根据北陆电力公司在 1 月 10 日晚公布的最新统计,电站机组的实际漏油多达 2.3 万升,而且,电站附近海面上有油膜漂浮、1 号机组核反应堆周边还发现了多处地面下陷等问题。
对于导致相关问题发生的详细原因,北陆电力公司解释称,1 日地震发生时,核电站的变压器管道在强震中受到损伤,遂导致了用于绝缘和冷却的油泄漏。而此后,电站灭火设备启动,导致了油飞散并随雨水泄漏,造成附近海面有油膜漂浮,公司得知后也对油膜进行了处理。
针对相关情况,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 1 月 11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核查,电站的漏油并无核辐射影响,地震中产生的问题,也不会对未来核电站的安全运转造成影响。
另一个受灾核电站,是位于新潟县的总装机容量达 8.2 GW 的日本最大核电站—柏崎刈羽核电站。该电站被检查的问题主要是乏燃料池中带有放射性的池水溢出,其中 6 号机组溢出水量多达 600 升。从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及其他媒体、机构公布的后续信息来看,该电站并未出现更多问题,辐射监测结果也显示无异常。但 1 月 9 日新潟县又发生了 6.0 级地震,核电站的情况也再次引发关注,从目前已公布信息来看,新的地震冲击较小,电站也尚未检查出新的问题。
舆论争议甚嚣尘上,女川核电站 2 号机组重启延期
根据钛媒体 APP 此前的报道,两个受灾核电站在地震前也都曾受到过较大争议。志贺核电站是因 1、2 号机组处于地质断层带,而被认为具有较大安全隐患。柏崎刈羽核电站则在 2021 年因安保警报系统有漏洞、被发现无权限人员使用工作人员身份证进入中控室等一系列问题被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下了运营禁令。
这两个核电站在 2011 年福岛核事故后均处于停运状态,但目前也均有重启计划,前者地质断层问题被论证为不影响电站安全,后者运营禁令也于 2023 年底撤销。
就像这两大核电站一样,其他停运电站也在日本近两年的 " 复兴核电 " 计划中陆续进入重启流程。但在民众当中,反对核电重启的呼声一直很高。此次能登半岛地震发现的核电站安全隐患进一步点燃了舆论,大竹诚黄金电台等电视、广播纷纷播出专题栏目讨论地震情况,其中核电安全性成为重要话题,前述电台评论员武田即立意鲜明表示,目前的情况让民众不得不怀疑核电的安全性,政府应更谨慎地面对重启核电;社交平台上," 反对重启核电站 " 成为热门标签,不少网民留言称日本这样的地震多发国家根本就不应大量兴建核电;受灾地区民众对核电更是充满了忧虑,CGTN 在报道中援引了柏崎市议会议员星野幸彦的描述,称此次地震引发了当地民众的恐惧感。挪威最大的独立能源咨询公司 Rystad Energy 在一份最新公开的报告中分析称,即使福岛核事故已过去多年,日本公众对核电仍充满了消极态度。
同时,上文提及的受灾情况通报前后不够一致的问题,也引发了舆论争议。有民众质疑北陆电力公司初次通报或存在故意隐瞒行为,虽然也有不少评论人士称随着调查深入更新进展很正常,但由于此前东京电力公司瞒报、谎报核安全数据以及福岛核事故带来的阴影仍在,舆论中的不信任感较浓。而所谓 " 先通报起火,后又澄清从未起火 " 的问题也广受质疑,包括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内的不少知名人士都表达了疑惑,并认为其中部分话术或许只是政府为了加快重启核电进程而耍的 " 花招 "。
在争议之中,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也于近期表示,政府会始终坚持 "重启核电应先得到当地民众理解"这一方针。而就在 1 月 10 日,东北电力公司宣布,原定于今年 5 月重启的女川核电站 2 号机组的启动时间将延期,原因是安全保障工程进展未达到预期。预计在安全问题成为焦点的情况下,日本核电站重启之路将更为曲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
- 又一“网红奶茶”大规模关店:“伏小桃”败在更名?
-
2024-01-19 07:42:46
-
- 江西福彩事件还在等待调查结果,体彩又现“连五”组合、奖池被清空
-
2024-01-19 07:40:30
-
- 真正做到一键起飞降落!比亚迪携手大疆:打造全球首个整车集成车载无人机
-
2024-01-19 07:38:14
-
- “90后泥瓦工一家三口半月收入4万”,业内公司发声
-
2024-01-19 07:35:58
-
- 又一经销商集团“爆雷”!门店车辆连夜被拖走,车主又是“人财两空”?
-
2024-01-19 07:33:42
-
- 昔日“股神”云南白药,收手了!
-
2024-01-19 07:31:26
-
- 今年春节档,为啥被贾玲、沈腾等“霸占”了?
-
2024-01-19 07:29:10
-
- 下班后“微信办公”算不算加班?法院这样判!
-
2024-01-19 07:26:55
-
- 日渐向好的赛力斯,该考虑发展新品牌了
-
2024-01-19 07:24:39
-
- “118”乙游大战:为何叠纸、网易、腾讯、米哈游都挤入这个小赛道?
-
2024-01-19 07:22:23
-
- 巨头雄霸天下,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能一直无敌吗?
-
2024-01-18 11:40:58
-
- 英国女诗人贩卖“朋友圈心灵鸡汤”迎来“泼天的富贵”,同行们不高兴了……
-
2024-01-18 11:38:42
-
- 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破五万亿,海底捞业务创新成亮点
-
2024-01-18 11:36:26
-
- 专家:龙年或迎生育小高峰
-
2024-01-18 11:34:10
-
- 2024年起,月薪不到这个数违法!
-
2024-01-18 11:31:54
-
- 金正恩:应将“收复大韩民国”写入宪法
-
2024-01-18 11:29:39
-
- 新华社权威解读:特朗普首战获胜,意味着什么?
-
2024-01-18 11:27:23
-
- 豪华品牌2023年在华销量揭榜:宝马强势夺冠,“凯雷沃”没卖过理想
-
2024-01-18 11:25:07
-
- 主播逃税10万就成“典型案件”,背后啥信号?
-
2024-01-18 11:22:51
-
- 华为新公司来了!
-
2024-01-18 1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