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忍字头上一把刀 到底谁最能忍

2025-04-07 22:01 来源:促记网 点击:

忍字头上一把刀 到底谁最能忍

俗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受确实是对心的折磨。可是,成大事的人,往往就在忍上面做的非同一般。

楚汉争霸的时,韩信在齐国打败龙且的二十万大军之后,突然萌生了一个要当齐王的念头。但是,他哪能直呼白要呢?于是韩信这样对刘邦说:齐国的人虚伪狡诈,很难摆平。所以请汉王允许我去暂时代理齐王的位置,就是做一个假王,就是临时代理的。并且说,如果这样就能镇定得住他们了!

当韩信的使者来向刘邦传达韩信的这么个意思的时候,刘邦是暴跳如雷,拍桌子就指着韩信的使者大骂,因为此时,刘邦的战事到了十分要紧的关头,需要韩信去救援,韩信却先自立为齐王,然后要挟刘邦封王。刘邦心里有多气愤,可想而知,眼看着就要大发雷霆,冲冠一怒。这个时候,旁边的谋略大师陈平和张良看不下去了,赶紧用脚后跟踢了刘邦一下,对刘邦耳语:如今正值楚汉相争,形式不利,我们根本没实力阻止人家想自立为王,还是答应他,要不然,他就要跑到项羽哪儿去啊!

刘邦一听,恍然大悟。韩信现在实力爆棚啊,现在实在是打不得,骂不得了。那既然这样,就只能顺着,忍着啊,吐血也要忍着啊。但是这骂都骂了,要怎么收回来呢?不过这刘邦反应得快,他再次从椅子上跳起来,又大骂韩信的使者:“男子汉大丈夫,要想当王,为什么不去当真王,还当什么假王!回去告诉韩信,我马上给他刻大印送过去,他就是齐王了!”

刘邦这一忍,稳住了韩信,在韩信的倾力帮助下,剿灭了一个个劲敌,最后建立了大汉朝。当然,韩信最后也没有逃脱刘邦的屠刀。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刘邦以忍成就帝王之业,下面的这位宰相就因为太能忍受,在凶险的官场变幻中屹立不倒,宠禄终身。这个人就是唐朝宰相娄师德。

《新唐书》有这么一段记载:“娄师德深沉有度量,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师德曰:“吾辅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嫉也,将何术以自免?”弟长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故事的主角,是朝中的宰相大人娄师德。娄师德出身底层寒门,原本按照娄家的家世,娄师德是不可能当上大官,但是他为人谦逊、低调,以实干著称。渐渐受到皇帝信任,在朝堂上地位极高。某天,他的弟弟被任命为刺史,刺史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然而在弟弟出发之前,身为宰相的哥哥,却问了弟弟一个奇怪的问题。

‘我是宰相,你也外出担任刺史,我们家实在太过受宠,会招人嫉妒。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

弟弟回答说:“今后即使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绝不让你担心。”

对于弟弟这个回答,哥哥却似乎并不满意,说道:“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会使人家更加发怒。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

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由来,当然,以现在的角度,别人的口水在脸上,既不卫生,也不雅观。但这传达出一个决心,那就是为人当谦逊忍让,在坚持自己原则的情况下,不与人争短长。

娄师德处在武则天夺取李氏天下,朝中斗争激烈的时代,许多大臣都因为一时不慎,纷纷做了武则天的刀下之鬼,而娄师德兄弟却以低调的隐忍,平安度过一生,而且晚年还得到武则天的信任,确实不易啊。

所以,苏轼在《留侯论》中,这样评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并不是真正的勇,能够做到“无故加之而不怒”,也就是无缘无故被人家冤枉,甚至是被人家故意冤枉,也不愤怒,那才是真正的志存高远,那也才是忍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