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 > 正文

​“教育不是靠砸钱!”儿子夺金后,热血爸爸感叹:这步走对了

2023-10-08 11:24 来源:促记网 点击:

“教育不是靠砸钱!”儿子夺金后,热血爸爸感叹:这步走对了

翻转,是碗池滑板比赛的一个空中技术动作,一如 " 碗池爸爸 " 陈玩钦的人生轨迹。

对于 45 岁的陈玩钦来说,从儿子陈烨拿下中国滑板史上的首金开始,他的人生迎来了一次最大的 " 翻转 " ——

" 天天电话接到手软,每天两块充电宝都不够用。" 电话那头,被称为 " 碗池爸爸 " 的陈玩钦嗓音明显有些沙哑,每天两位数的电话量,有记者采访,也有亲戚的关心,但更多的是咨询," 身边不少朋友都来取经,很多还想跟着我学滑板。"

翻转的人生背后,网上更热传的,是金牌背后的热血父子情—— 2019 年,陈玩钦为了儿子训练,租了一个 200 多平方米的仓库,自己设计建造碗池;2022 年,陈玩钦又建造一个更大的 900 平方米、9 米高的滑板场 ……

这对父子的励志故事,也有不同声音:有网友称赞," 伟大的父爱成就一个冠军 ";也有网友质疑," 没有随便的成功,家里还是有矿 "…… 但无论哪种声音,陈玩钦都是一笑而过," 我很清醒,事情总会慢慢降温,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滑板,这就挺好。"

假日里,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和 " 碗池爸爸 " 深聊一小时,听他说起那些不断 " 翻转 " 的点点滴滴。

成功的教育,一定是陪伴

在外人看来,这个 " 碗池爸爸 " 的经历多少有些 " 疯 ":当过老师,学过舞蹈,干过图书管理员,开过影视工作室,最新的职业是滑板教练 ……

" 我不是想折腾,我是被折腾的。" 当记者开始罗列陈玩钦的 " 履历 ",他便直接打断了。

在他看来,理想和生活,有时候是两条无奈的平行线。" 你别看我干的行业很多,但最核心的一条线,依然是舞蹈,最后都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才放弃了。" 陈玩钦笑着说,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艺术家。

1998 年,20 岁的陈玩钦从专科师范毕业后,在东莞做了一年的音乐老师,为了继续提高舞蹈水平,就辞职到广州参加舞蹈专业成人高考。" 坚持两年就有文凭,但我读了一年还是选择辍学,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现代舞编创。" 陈玩钦回忆道。

辗转数次,在妻子推荐下,他到了一所大学当图书管理员。这也不是陈玩钦理想的工作,因为这所大学没有舞蹈专业。

在图书馆上班的日子,陈玩钦自学了编程,3D 设计、编程和影视制作,后来开了家影视工作室,他告诉记者," 爱学习,敢追梦,是他的特长,虽然最后没有什么成就,但这样的勇气,他一直都有。"

或许,正是因为深知追梦路上的苦楚,当发现儿子的滑板兴趣后,陈玩钦选择义无反顾的支持。" 那时影视工作室也关门了,为了有更多时间陪儿子,我开了一家滑板店。" 陈玩钦记得那时,家里人是反对的,觉得为了 " 三分钟热度 " 不值得," 但我对儿子说,以后能陪你玩,陪你疯了,他很开心。"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陈玩钦决定全力托举儿子的梦想," 成功的教育,一定是陪伴。"

花 10 万造 " 碗池 ",这一步走对了

潮新闻

,赞 10 万 +

工作室关门后,很长一段时间,陈玩钦都没有固定收入。那时,滑板运动在中山还不流行,还只是个街头运动,没有培训班,甚至,想买一个滑板都不容易。

为了支持儿子,陈玩钦只有硬着头皮自己上,他在上网搜视频,拆解顶尖选手的动作,带着儿子一起学习。后来,陈玩钦干脆租了个门面开滑板店。

看起来似乎是一个 " 为了一个花瓶,最终买了一个房子 " 的故事,但陈玩钦觉得 " 要做就要做到极致 "。

碗池,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为儿子造碗池的故事传开后,很多人都评论 " 陈烨家里其实有矿 ",陈玩钦哑然失笑:"2019 年,我决定为他建碗池的时候,花了 10 多万元。" 这差不多,就是当时陈玩钦所有的积蓄了。

没有干过一天木工,每一个材料和环节,都是陈玩钦自己琢磨,过程磨人且痛苦。" 记得有一天晚上很累了,我跟儿子说,你成为一个厉害的滑手,我成为一个厉害的教练,咱们一起努力,儿子没有说话,但是点了点头。"

至今,陈玩钦仍然觉得造 " 碗池 " 这一步,走对了——

有了室内碗池,陈烨进步飞速:2020 年,成功进入广东省队;拿到安徽滑板公开赛男子碗池第一;2021 年的全运会,13 岁的陈烨拿到男子碗池第二名 ……

陈玩钦也顺利成了一名很有经验滑板教练,他为儿子建的训练馆,吸引了不少滑板少年过来训练,现在已有 20 名学员。

父子俩互相成就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争吵。和其他来自体校的滑手不同,陈烨还要兼顾学习准备中考,恰巧这时迎来备战奥运会积分赛。

" 儿子不想放下(学习),希望白天上课晚上训练,但是我想让他请假一个月全身心去集训,当时就大吵了一架。" 陈玩钦说,最后,互相让了一步,我们约定集训半个月后,便回到学校复习备考。

金牌之后,如何平衡学习与训练,也正成为父子俩的 " 下一个课题 "。" 父子间的相处,尊重很重要。" 陈玩钦笑着说,等儿子比赛回来,要认真谈一谈这件事," 他喜欢数学,特别爱玩魔方,我特地去买了几个,给他一个惊喜。"

一块金牌,给这个家带来了什么

儿子陈烨夺金后的几天里,陈玩钦差不多一天都有十几场采访,问得最多的问题,都是今后的打算。

" 最大的改变,是让我更坚定走好脚下的路,方向不会变。" 陈玩钦的回答很坚定,陈烨依然会安心上学和努力训练,争取考一个好大学。

在亚运夺金后的第三天,陈烨便赶赴南京,参加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的滑板项目预赛,忙碌间隙,他会给父亲发个微信,报备场地适应、滑行速度高度等备战情况。

" 不过这一次,和以前不一样,我没帮他设计比赛路线,这次预赛选 16 名运动员进入决赛,我对他很有信心。" 陈玩钦笑言,亚运金牌只是一个起点," 未来能飞多高,最终还是靠自己。"

从另一个维度说,陈玩钦也不想给儿子太大压力。" 只要是比赛,就意味着不是一直都有好成绩。快乐、健康和积极,才是我对儿子最大的期望。" 陈玩钦说。

除了接受采访,这几天,一些网友的留言,陈玩钦也很认真在看,时不时还会主动回复,主要是集中在家庭教育上。

" 我会告诉网友,教育不是靠砸钱,而是要尊重孩子意愿,一步一步引导到他们喜欢的项目,然后创造学习的氛围,最终让它成为孩子的习惯。" 陈玩钦说,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只是一个引路人。

碗池滑板比赛中,翻转的下一个动作是滑行。在陈玩钦眼里,儿子的滑板之路一定会滑向更远的地方。

陈玩钦特别喜欢网友评论的一句话:厚爱加身,犹如身披铠甲,犹如手执利剑。" 陈烨是很崇拜我的,每次面对媒体说的第一句,都是感谢我。" 在陈玩钦眼里,儿子的这份厚爱,也给了他再次追梦的勇气。

滑板教练,并不是陈玩钦的终点。" 等他的事业上了轨道,比如成为一名滑板教练,我就会继续追逐自己想追的梦。"

" 当然,这也许是最后一次翻转了。" 电话那一头,这位广东碗池爸爸的声音,浑厚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