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兰溪村:多元产业齐发力村民腰包鼓起来

2025-03-03 04:34 来源:促记网 点击:

兰溪村:多元产业齐发力村民腰包鼓起来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兰溪村全景。摄影▕江西日报记者邹晓华

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日报记者邹晓华通讯员吴寿生)五月的赣南大地,万物生长。行走在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小洋楼错落有致,令人赏心悦目。与安静的村庄相比,产业基地热火朝天。

兰溪村偏远闭塞,因没有产业,村里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谋生。近年来,针对兰溪村的实际情况,该村通过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大力发展果业、蔬菜、肉牛等种养产业和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村民家庭收入实现了多元化。兰溪村新建了卫生室、文化室、文化广场等7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场所,通组路硬化率达100%,村民幸福指数节节高。

5月31日,在兰溪村党支部书记黄难生的带领下,记者途经村民黄瑞扬的脐橙园,只见一条宽阔的道路直抵果园,数十名村民正在果园忙碌。“驻村工作队为我争取产业扶贫资金和免息贷款,解决了修路和果园发展资金短缺难题,还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果园才能发展得这么好。”黄瑞扬激动地说。如今他的果园种植规模达400余亩,进入了丰产期,年挂果50多万公斤,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在村里的野劲牛电子厂,脱贫户郭小英正在车间装配数显压力表。“现在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赚到近2000元,家里还种了甘蔗、花生等,这几年日子越过越好。”跟记者没说上两句,郭小英又忙碌起来了,打算尽快忙完手头的活,早点回家给孩子做午饭。

野劲牛电子厂是村民黄炳华回村创办的,目前在村里积极支持下,已经达到拥有600多平方米厂房规模,成为附近村民增收的“加油站”。

“刨除各项开支,养鸭、养鹅一年能赚2万元。再加上养蜂专业合作社、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一年下来能赚上近3万元。”村民黄冬发告诉记者,2017年养了500只鸭子,没想到因病“全军覆没”,后面又采购了几批鸭苗、鹅苗,还是以失败告终。得知情况后,大余县农业农村局的养殖技术员上门指导,黄冬发的养殖产业逐步走上了正轨。

记者跟随黄难生来到一座静谧的农家小院,门匾上“陈毅同志旧居”六个大字遒劲有力。黄难生告诉记者,这个小院是当年陈毅受伤住过的地方。兰溪村是当年陈毅率领红军游击队下山整编北上抗日的聚集地,还是当年红军离开赣南进行战略大转移的重要地段,村内的多处革命旧址显现出村子的红色历史。

近几年,兰溪村的红色历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为了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村里精心维护陈毅同志旧居等革命旧址的同时,还修建了旅游公路和多个红色小广场。让大家在缅怀革命前辈的同时铭记历史,警示后人,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池江镇党委委员刘洋告诉记者,村里依托红色文化,精心打造红色旅游,正在修缮的红军长征故道已经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库,这些红色精神财富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

离陈毅同志旧居不远处,脱贫户陈启民家的3层小洋楼正在装修。“等房子装修好了,我打算一楼自家人住,楼上2层共6个房间用来接待客人。”陈启民笑眯眯地说。周边村民们不仅住进了小洋楼,还依托村里的红色资源办起了民宿,开起了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如今我们村变美了,生活越来越舒心了。村里各种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大伙只要勤劳就一定能致富。我们有信心,好日子还在后头。”说起现在的生活,陈启民激动不已。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