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 > 正文

​交响乐之父是谁,西方“交响音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是谁?

2023-09-01 09:45 来源:促记网 点击:

交响乐之父是谁,西方“交响音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是谁?

西方“交响音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是谁

约瑟夫·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实,无论交响曲还是弦乐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创,不过,这两个尊称却并过誉,因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这两种重要的器乐曲体裁才从草创进入了成熟阶段。

西方“交响音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是谁

交响乐告别是谁的

交响乐告别是海顿的作品。海顿是奥地利作曲家,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父”。该曲写于1772年,当时海顿所在的乐队团员们全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得住在宫殿里,见不到家人,作为队长的海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构思了一部交响曲,在乐曲的最后,请参加演奏的乐团团员在演奏完毕以后,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的人,孤单地继续演奏,借此表现出乐团团员们的心情。就这样,海顿写成了《告别交响曲》。

交响乐告别是谁的

谁是交响乐之王

曾有人因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伟大而把贝多芬称为交响乐之王,但是这种说法在音乐史上似乎并没有被认可。交响乐之父是有的,那就是贝多芬的老师、维也纳古典音乐三杰的头号种子选手——海顿,他也被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

十大世界名曲交响乐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是一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作品,它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

1804年,贝多芬获悉自己的耳聋疾病失去全部希望,这是贝多芬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这段时期里,他开始了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创作并在1807年《命运》完成。集中表现活力、斗争和胜利的音乐,是一部热望未来的作品。它主要表达的意思为扼住命运的咽喉。

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

《c小调第一交响曲》的作曲一共花了21年的时间(1855~1876),完成时,勃拉姆斯已经43岁。他不惜半生的推敲、琢磨,才写出了这首能和贝多芬交响曲相提并论的,登峰造极、光芒万丈的巨作。

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

1893年10月,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创作领域里的最后一部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上演,作为最后的《第六悲怆交响曲》,在音乐语言上既表现出柴可夫斯基对一生交响曲创作观念的总结。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

这部《第九交响曲》写于1893年, 这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德沃夏克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加以表现。这部交响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真切的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的种种感受和对捷克故乡的深切思念。

马勒《c小调第二号交响曲》

《复活》作于1890-1894年,就是从这部作品以后,马勒开始经常在交响曲中使用声乐。在这首《第二号交响曲》中,仍然有宛如《第一号交响曲》中那种真实的抒情性、爱好线条对位法、使用民谣风格旋律等马勒所独有的特征。

欣赏:《c小调第二号交响曲》

莫扎特《C大调第四十一号交响曲》

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一部交响曲,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作品完成于1788年,它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

交响曲《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

欣赏:《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作于1788年。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旋律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念。

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

《惊愕》本曲作于1791年,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交响乐,最为宏大,最为磅礴,最可直接的感知,听着这些气势庞大雄伟的音乐,热血瞬间涌上心头。音乐就是这样渗透我们的心灵,我们用心灵诠释音乐,聆听音乐,消除心灵的淤塞和牵绊。在生命中,音乐永不媚俗的散发出一轮一轮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