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玉米价格:春节过后是涨是跌?三大因素决定节后玉米行情走势

2025-04-20 19:43 来源:促记网 点击:

玉米价格:春节过后是涨是跌?三大因素决定节后玉米行情走势

尽管还没有到正月十五,但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今年玉米市场休市似乎结束的更早一些,除了基层持粮农户售粮意愿仍然不高外,深加工企业和港口都陆续开启购销模式,也意味着调价开始和节后行情的启动。从近几日市场实际表现来看,不同主体对玉米收购价格涨跌互现,但主流报价基本以稳定为主。由于今年售粮进度偏慢,基层农户持粮偏多,节后的玉米价格走势受到特别关注,春节过后玉米价格是涨是跌?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下三个因素决定了春节后的玉米价格走势。

售粮进度偏慢,节后售粮压力仍存

根据机构统计数据,截止1月20日(春节前),全国7个玉米主产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的农户售粮进度为48%,较去年同期偏慢2%。也意味着仍有一半左右的新季玉米仍在基层农户手中,叠加部分贸易商手中仍有余粮,节后预期中的售粮高峰压力虽然有一定缓解,但售粮压力依然存在。

从下游需求端来看: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截止1月20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109元。春节过后,消费或较年前有所减量,而市场供应仍较为充沛,预计猪价短期内或呈下降趋势;从深加工企业来看,玉米淀粉企业主副产品节前同步走弱,也处于亏损状态。

总体上来看,无论是生猪养殖还是深加工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制约下游采购意愿,目前需求回暖仍存众多不确定性。也意味需求偏弱、供给宽松的格局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进口玉米和替代品是补充缺口的主流

自从取消玉米最低收购价保护以后,随着国储玉米库存消耗殆尽,近几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玉米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在替代品上寻找突破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从国内替代品来看,随着2022年小麦价格的持续上涨,小麦在饲料中替代玉米的优势全无,饲料中玉米形成反替代。陈谷方面,随着连续两年陈谷持续投放,预计2022/2023年度可投放量也将会下降,根据中国粮油中心预估,本年度投放陈谷量大概率将不会超过2000万吨。

因此,进口玉米和替代品将成为补充国内供需缺口的主流。在过去几年,我国玉米进口主要依赖美国和乌克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进口玉米约2800万吨,其中70%来自美国,26%来自乌克兰。但在中美关系紧张、俄乌危机持续等因素影响下,这些进口来源变得越来越脆弱。

因此,在2022年,我国拓展了巴西玉米进口渠道。随着1月份第一批巴西玉米已经到港,也意味着在本年度,我国将会进口更多的巴西玉米。根据巴西船期报告,预计一季度大约有200万吨巴西玉米运往中国。巴西是世界上第三大玉米生产国,同时是第二大玉米出口国,随着巴西玉米输华通道打通,我国进口玉米形成了北美、南美、黑海地区互补的多元化玉米进口格局,这样也能更好平衡季节性区域波动。

从进口玉米价格来看,目前无论是美国玉米、乌克兰玉米还是巴西玉米,和国内玉米价格相比,均有一定优势。美国玉米1月份美玉米到港完税价2960元/吨,6月份到港完税价2800元/吨;乌克兰6月份到港完税价为2650元/吨;巴西玉米1月份到港完税价为2800元/吨,第二季玉米报价则更低,到港完税价大约2600元/吨。如果和目前广东地区国内玉米价格2990元/吨相比,进口利润十分明显,特别是巴西玉米。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进口玉米极有可能将是年内国内玉米价格的底部支撑。

增储传闻提振玉米价格,重点关注落地情况

12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走势持续低迷,一直处于小跌小涨行情的同时,整体处于偏弱运行趋势。很多人希望国家能够出手抬一抬玉米价格。目前来看,国内玉米政策在2023年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在之前我们说过,目前国内临储库存已经清零,叠加自疫情以来,粮食危机成为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俄乌危机以后更是被推向高潮。近期,业界盛传中储粮将在未来3~5年增储1500万吨储备玉米,2022/2023年度计划储备300~400万吨,主要储备地区在吉林地区。

不过,从宏观调控来看,任何调控手段的变化无非基于以下原因:即当价格过高时抑制价格上涨,当价格过低时支撑价格进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结合国内当前玉米现货价格,预计未来三个月玉米价格波动幅度均有限。

总之,随着节日氛围逐渐消退,玉米市场的购销活动也将陆续恢复,叠加春耕备耕开启,市场也将面临新一波上量冲击。玉米价格大概率将还是会在合理区间震荡运行,很难形成趋势性上涨或下跌行情,售粮进度、进口玉米到港情况以及宏观调控三大因素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左右玉米价格行情涨跌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