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河南人骗人和井盖的由来,不喜勿喷,理性看待问题

2025-03-31 03:21 来源:促记网 点击:

河南人骗人和井盖的由来,不喜勿喷,理性看待问题

针对全国人都给河南人贴的标签骗,偷,捡,这确实是事实,没办法的事。

可这我想说的是,这完全是被迫的,因为河南人总人口太多,都吃不饱,然后为了活命,不得已的手段罢了。

而且这还要,从一个意外说起,1942年,河南迎来了巨大的天灾和人祸,来了一次全国最大规模的流民事件,因为当时本来就是百年一遇的天灾,在加上当时河南被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军队、日本军队三方势力夹在中间,他们谁都没法放粮救灾,参考冯小刚电影(1942)

于是乎直接导致了,河南全省,九成的人口饿得没办法,只有逃荒,走西口、上北京、下关东什么的,只要能活命,咋样都行,所以这一年,全国每个省都出现了大量河南的流民。

要知道当时这些人,基本都是以家庭,甚至家族为单位的,而且在逃难中是一无所有,他们为了生存,那还管的上坑蒙拐骗、杀人越货什么的,最更可怕的是由于他们是以家族关系为链接纽带的,所以干坏事的时候,组织性、凝聚力会很强。甚至比部队都强,其破坏是巨大的,而且是饿急眼了,玩命的那种,所以咋可能给当时的外省人留下什么好印象

其实历史上来说,这还真算不上新鲜事儿,每次这样逃难引发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了,只要过段时间,换下个省份闹下一次大的饥荒,就自然覆盖解决了,可十来年总能轮上一回,可谁也这次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河南人替所有人抗下了所有。

自从建国后,也就是解放后的大饥荒,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了,就算有,影响也有限,普遍人口流动性都很低,再没有全省逃难、逃向全国的大场面了。

于是乎对河南人的成见,就这么一直在祖国各地流传啊、流传啊,最后甚至流传的很少人连起因都模糊了......

然后我们,回顾一下井盖事件,让我们来看一看地域黑之河南人井盖。

根据很多信息,大概都指向,河南人井盖的源头与河南省固始县有关系。

据统计,20年前的时候在北京的废品回收行业中,河南固始人占据了,当时大部分份额,而在他们废品回收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偷盗井盖、线缆的行为。

很多人会问井盖很值钱呢,还值得人去偷吗,其实这在当时,一个井盖大概有人民币50块左右。

这对于没有固定工作的人来说,每天偷几个井盖的确,可以为生活带去稳定保障。

由于当时在北京,从事废品回收的河南人很多多,再加上一部分人“捡不着就偷,污水井盖儿、绿地护栏、变压器、甚至地铁的电缆都给你绞了,直接造成了当时北京废品行业的混乱局面。

北京相关部门,为了缓解拾荒者的无序和混乱,经和北京有关部门的协调,最终确定河南人负责回收废品,四川人负责捡垃圾,河北人负责四环外接应废品回收,江苏人负责回收地沟油,这是第一次,让河南人跟井盖捆绑一起了。

这些发生在2000年前,也就是互联网刚兴起之前,当时消息传播几乎靠人们口耳相传,更何况这些状况发生在首都北京,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河南人井盖”最初兴起于北京,而且经过消息传播过程中的夸大和各种加工,为后来互联网的“助纣为虐”打下了基础。

从百度引擎上检索“井盖”新闻的话,时间最早出现在2001年,当时是天安门广场附近在两个月间丢失了80多块井盖,但偷井盖者身份信息不详,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与河南人有任何关系。一直到2004年,第一次出现河南人井盖的新闻,新闻来自新浪网,标题是“河南:井盖者被判刑三年半”。在2001年至2004年当中也有偷井盖的新闻曝光,但是没有一条新闻确指偷井盖者为河南人。可能大家对于这种偷井盖的新闻不会给与过多关注,但根据知乎河南籍网友的粗略统计, 2001年到2005年期间,井盖新闻曝光量为:辽宁(4起),福建(4起),北京(3起),山东(3)起,上述井盖新闻当中身份确认的有好几起,均没有河南人。

这样来看,互联网兴起后,网络新闻上也并没有明确证据指向“河南人井盖”这种现象,看起来,全国各地人民都有铤而走险井盖的,可为什么偏偏河南人会和“偷井盖”产生粘连性呢?所有这些“河南人井盖”负面信息的传播可能都要归功于网络上的网友们了。要知道,很多人看新闻或者网文的乐趣大部分来自于底下的评论,而那些地域黑子们的专场就是评论区,三人成虎,加上本身大部分人对河南人贫穷的刻板印象,和这些毫无根据可言的错误信息融合起来,加深了人们对河南人不良形象的印象。

看看地域黑子们发挥他们的特长写的段子就知道,河南人除了“井盖”的形象,已经被他们糟蹋成什么样子了。

十亿人民九亿骗,

还有一个是教练。

总部设在驻马店,

分部设在泌阳县,

全国都有连锁店。

炸铁路,抢银行,

一把大火烧洛阳。

假电缆,假电线,

已把中国骗个遍

黑棉花,毒大米,

自己老乡也都骗,

亲戚朋友相互骗,

全国人民都怨言。

且不说这个段子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就连基本逻辑都不通顺,漏洞百出。怎奈网络文字信息传播的广泛与否,必须搭载“押韵”这个简单形式,更让人绝望的是,押韵让信息的记忆时间延长,对信息承载人的二次甚至是多次传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不管内容是真是假,说出来有人跟帖,有人评论,那就能成为主流声音,这是网络信息本身的特质,“河南人偷井盖”沦为网络地域黑的牺牲品。

如果仅仅是为了寻找乐趣,地域黑成为暂时性的娱乐谈资,我们没必要小题大做,但是,“河南人井盖”这个标签彷佛成了河南人最大的特点,在网络上,甚至是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会觉得“河南人偷井盖”成了河南历史的一部分。

可要是真黑,那就证明素质太低,人品不行了,只是为了取悦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