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真实杨家将,战功赫赫,却死于帝王谋杀

2025-03-31 03:19 来源:促记网 点击:

真实杨家将,战功赫赫,却死于帝王谋杀

说起杨家将,可能没有人说熟悉的了,六兄弟战死沙场,何等忠烈。但那毕竟是小说演义,今天 ,打工小兵就带你们好好了解一下忠君为国不死不休的战将,杨业之子杨延昭,当然了他也没有什么六兄弟。

杨延昭,杨业的长子,生于958年至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至于杨六郎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就有来头了,当时呢杨延昭镇守北方,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所以呢就称呼他为杨六郎。

杨延昭啊,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小的时候不怎么爱说话,不过呢就喜欢军阵之类的游戏。杨业就说:"这个儿子像我,将来必然也是为将之才,得让他好好跟我去军中磨练一下”。

于是呢杨延昭从10多岁就开始随父亲征战,想想现在的人10多岁能干嘛。杨延昭是每战争先,不过呢由于在父亲的羽翼之下,一直呢也没有什么机会出风头,直到雍熙三年,也就是杨为死的那年,时年二十九岁的杨延昭为先锋,打到了朔州城下,手臂都中箭了,可杨延昭愈战愈勇,终于攻下朔州。杨业也就是在此年的陈家谷身死,杨延昭是一战成名啊,可是自己的父亲却永远的不在了。

此后杨延昭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

宋真宗赵恒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冬,辽国萧太后率兵8万亲征,九月底,辽军终于突破宋朝国境,第一个目标是宋朝的保州。可是呢,辽国人刚刚接近,还在一个深夜里,突然间被宋军袭击了,打了个大败,扔下了2000多具尸体,外加500多匹军马,逃了。

萧太后想,这样回去不行啊,马上从找一个地方发,转向了保州西北的威虏军(后改名广信军,治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这是一座超大的后勤保障站,只要吃掉他,宋军必实力大损,从而开辟出一条从辽国直通宋境的大道。

但是他们打了几天,这个小小的威虏军城居然屹立不倒,无论他们怎样强攻都不奏效。再打下去才突然发现,城里的守将居然是杨延昭!

杨延昭的全城人马总数才不过3000人,而城下的辽军是全部主力,连萧太后本人都亲自督战!

攻城开始,小小的军城被四面围攻,就算契丹人不擅长攻城,这样的压力也可想而知。杨延昭足足在此坚守了一个月啊,期间是把城里的人能用的都用上了,可是一个援兵都没有到来,要知道开战之处他就把求援信送了出去了。

就是这样的压力,整整一个月,杨延昭很恼火,可是呢辽国人比杨延昭更加愤怒,真是见鬼了,就这么一个小破地方,居然就无论如何都攻不下来!坚持就是胜利,杨延昭转机来了,在一天夜里,天气大变,寒流来了,杨延昭马上把握住机会,派人汲水筑冰墙,第二天,萧太后一看傻眼了,这还怎么打。墙高且滑,怎么攻城啊,还有就是在这里耗的时间太长了。无奈撤军吧!

这就是杨六郎。和他父亲一样的忠勇顽强,在契丹人面前半步不退。可他也像他的父亲一样,自己一个人战斗,不管是什么原因,他都被战友抛弃了……但是这一战之后,他的名字在异族人的心里更加响亮。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唐有虎狼将,宋有杨延昭。”这就是辽军对他的评价。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辽军侵犯保州,杨延昭与杨嗣率军前去救援,军队尚未排好阵列,便遭到了数倍以己的辽军袭击,将士死伤惨重。于是二人被押解回京治罪。

宋真宗赵恒说:“杨延昭等人打仗向来都是很勇猛的,先放了看看他们的表现。”随即赦免了他们。

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夏,辽军又来入侵了,李继宣逗遛不进,贻误战机被撤职,真宗又重新起用杨延昭任都巡检使。杨延昭第一件事就是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交锋,将辽军引诱在伏击圈,与伏兵一起夹击,辽军大败,阵斩辽国大将一名。

真宗皇帝知道后跟高兴啊,马上给杨延昭增加了兵力,使其达到了一万人,同时告诉杨延昭,如果辽军骑兵来了,你就带兵待在静安军的东边。等到叫你打的时候呢,就会合诸路兵马成犄角之势以进行对辽军的围追堵截,在战场上你就听王超的话。杨延昭觉得这样等敌人打过来要不得啊,为什么么不主动攻击呢。于是就给皇帝上书说:“辽国的兵都在澶渊,离北面的宋辽边境有千里之遥,人困马乏,虽然他们人数众多,但很容易被击败,他们抢劫的东西,大都放在马上。希望皇上你命令诸军,在他们回去的路上截住辽军,这样可同时袭取幽州(今北京市城南)、易州等几个州。”奏章上报以后,直接被皇帝给扔一边了,杨延昭等了很久没回信,不回信是吧,我自己去打,于是就率着他那一万多人,深入辽国境内,攻破古城(今山西广灵),斩获甚众。

这下针宗皇帝不高兴了,不知道我正在准备和辽国议和吗?居然擅自离岗,连我的话都敢不听,看我以后怎么给你小鞋穿。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国签订合约。北宋每年向辽国输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史称“澶渊之盟”。辽国皇帝称宋朝皇帝为大哥,于是双方逗跟愉快的撤军了。

撤军后呢真宗命杨延昭任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杨延昭就再边关一直待到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去世,终年五十七的杨延昭在边关病死了。对于他的死,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古人寿短,他57岁了,似乎也该死了。但实际上,这是一场软谋杀。一个男人活着,需要心情和事业。而从澶渊大战开始,他就从来没顺心过,被彻底扼杀。

当时他己经反攻杀进辽境,不仅是野战争雄,还率部攻占了辽国的一座古城,史称“俘馘甚众”。可当时的澶州大本营却突然急令他回撤,不许再打辽国人。杨延昭只能服从,结果他回程时,正遇见从澶州签了和平协议退兵的辽军。

辽军正在发挥优良传统,在宋朝境内打最后一场草谷。杨延昭怒不可遏,他再不管什么军令(赵恒严令诸军不许攻击回程的契丹人),率部杀了过去,把辽人抢走的百姓、牲畜都重新夺了回来。可这能换得来什么呢?在他守卫边疆的时候,是契丹人永远的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