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三野悍将成副国级,1994年,他坚持为老首长粟裕平反,儿子是上将

2025-03-28 12:02 来源:促记网 点击:

三野悍将成副国级,1994年,他坚持为老首长粟裕平反,儿子是上将

1949年,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委,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

这就是三野的五大巨头。

后来授衔,陈毅为元帅,粟裕为第一大将,谭震林虽然没有参加授衔,但是他的名字是在“预备大将”名单里,唐亮为上将,唯独参谋长张震,被授予了中将。

要说张震,他是三野的一位悍将。

张震是湖南平江人,1914年出生,12岁时,他就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任副团长,后来,他又先后两次参加“平江扑城”暴动,1930年,张震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参加了红军。

土地革命时期,张震先后担任红军营长,团参谋长等职。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时,20岁的张震担任营长,他率部防守蜡烛形阵地,当时敌人与我军之间的距离只有四五百米,大家都是穷苦家庭出来的,张震派人和他们进行联络,最终双方商议,互不射击,等敌人的督战队来了以后,朝天放枪。

由此下来,两军关系很好,后来张震在阵地上突然听到对面的口号“红军弟兄们,你们辛苦了,我们来接防啰!”张震明白,这是对面兄弟给自己的暗号,敌人增加援军了。

张震当即行动,向团部求援,命令部队进行阵地,准备防守,第二天,敌人果然进攻,张震率部英勇抵抗,不过由于敌人力量太过于强大,张震最终不得不率部撤出战斗,撤退时,他不幸右臂中弹。

在医院治疗时,时任师政委的黄克诚看到他,笑着说:“你就是张震吗,你在前线打仗不但勇敢,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小伙子了不起呀。”

不久,黄克诚任命张震为红三军团第四师第10团作战参谋,长征期间,张震参加了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等各战役,为革命立下功劳。

湘江战役时,部队损失很大,上级先后派过来的两个团长都英勇牺牲,中央红军苦战五个昼夜,终于突破了敌人在湘江布下的第五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掌握了部队的指挥权,从此,红军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红军到达陕北后,张震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随后,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红军整编为八路军,部队整编完,就前往山西前线抗日,张震历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参谋、总务科科长等职。

1938年,根据谈判协议,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诸省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叶挺担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

这时,张震被调到新四军,担任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留守处参谋长,当时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为高敬亭,他所领导的第四支队,是新四军四个支队中,人数最多,装备最精良的部队。

抗战时期,张震历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八路军第4纵队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副校长,这个时候,粟裕也在新四军,曾指挥了黄桥战役,车桥战役。

张震对粟裕仰慕已久,不过由于新四军各部队分散在各地,两人一直未能见面。

张震第一次见到粟裕,是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华中战场,当时粟裕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而张震,则是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在此期间,张震率部参与了粟裕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等战役,后来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

张震的第九纵队与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合编为第二纵队,张震担任了副司令员职务。

粟裕先后指挥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张震先后参与其中,同时,他对粟裕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佩服。

1948年初,粟裕向华野前委并中央军委建议,将张震从第二纵队调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任参谋长,随后,粟裕再调张震为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行使参谋长权利。

在此任上,张震协助粟裕指挥了许多著名的战役,譬如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等,张震跟随粟裕在华东战场上,见证了最为精彩的篇章。

毫无疑问,张震不愧为我军最为优秀的参谋长之一。

建国后,张震历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

1958年,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被批判,随后被撤销了所有职务,粟裕犯了错误的文件,被传到军内团以上干部。

作为自己的老首长,张震深为了解粟裕的为人,面对如此情况,他很心痛,也十分不理解。

文革时期,粟裕受到了周恩来的保护,而张震,则是遭到了无辜的批判,1967年,张震的生命受到威胁,随后,他的儿子带着血衣,直奔北京,找到了粟裕。

粟裕十分震惊,他立刻找到周恩来,请求对张震给予保护,周恩来随即给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打电话,要许世友保护张震的安全。

在许世友的安排下,张震住进了军区总医院,他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1975年,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的张震接到军委电报,要他去北京,张震来到北京,粟裕见了他:“军委考虑,要你到总后勤部当副部长,有什么意见?”

张震有些惊讶:“我思想准备不足,从未专门做过后勤工作,担心做不好。”

粟裕勉励了他,随后,张震说道:“既然军委和小平同志已经确定了,我服从组织决定,一定尽力把工作做好。”

文革结束后,张震历任总后勤部部长、副总参谋长。

1984年,粟裕去世,

粟裕去世后,他的身上一直挂着一个问题,那就是1958年被批判的事,当时张震也想为老首长平反, 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牵连太广,一直未能成功。

1992年,邓小平亲自点将,要78岁的张震担任军委副主席,这是副国级,上任后,张震依然很关心老首长粟裕的平反问题。

1994年2月5日,粟裕将军的遗孀楚青找到了张震,她说:“粟裕现在不在了,其实文章再怎么写,他也不知道了。不过人总是有感情的,我总希望党能说一句公正话,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我这一辈子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心愿了。”

中央军委最终决定,采用写文章的方式为粟裕平反。

这一年12月25日,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张震联名发表了题目为《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这篇文章同时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发表。

文章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沉浮36年,粟裕终于被平反,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张震也终于放下了心。

1998年,张震离休,他于2015年去世,享年101岁。

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度时,张震被授予上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张海阳,曾任二炮政委,同时也是一位上将,在我军中,他们是第一对“上将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