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韩国的创业之神—三星创始人李秉喆

2025-03-18 12:00 来源:促记网 点击:

韩国的创业之神—三星创始人李秉喆

韩国人一生离不开三件事,生死、交税和三星。三星在韩国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深深地影响着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三星如何成为韩国企业财阀中的最强者呢?这要从三星第一代创始人李秉喆讲起。他的创业史精彩万分,他的成功与韩国的快速发展相辅相成,他是韩国人心目中的创业之神。

李秉喆

李秉喆的求学之路

1910年2月12号,李秉喆出生在韩国乡村一个士绅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这样的家庭出身为李秉喆能够接受良好的知识教育奠定了基础。

李秉喆6岁时就在他祖父创办的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十岁时,李秉喆听说城里有新式学校,于是就向家里人申请去城里上学;半年后,当他得知大城市还有更好的学校和更大的世界时,李秉喆立马和家里申请要去更远的上京读书。但和他想象中大城市所不同的是,刚来大城市,李秉喆因为有乡下口音以及成绩倒数而遭到班里同学的嘲笑。于是,他暗下努力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剩下两三年的课程,直接进入中学学习。

1926年12月5日,16岁的李秉喆按照父母的安排与妻子朴杜乙在家乡结婚。举行完婚礼后,他重新返回上京继续读书。三年后,19岁的李秉喆中学还未毕业就去日本留学并在李舜根的帮助下,于1930年4月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政治经济系。

日本早稻田大学

李秉喆在商业上“初试牛刀”,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在日本求学期间,李秉喆生了一场大病,身体和脚开始浮肿,甚至都无法正常走路。眼看没办法继续学业,于是1931年9月,李秉喆回到老家静休养病。在回家的五年中,李秉喆的身体逐渐康复,并和妻子生了三个孩子。

在静养期间,李秉喆在家乡四处走访和观察,发现一到秋收季节,当地谷物堆积如山,但除了一家日本人的工厂之外,就没有像样的碾米厂。于是,他和朴正元和郑贤勇两位好友合资,在父亲给予300石的注入资本后,又通过银行贷款于1936年3月创办了“协同精米所”。这家碾米厂超越了日本人工厂的规模成了当时马山最大的碾米厂。这便是今天科技巨头三星的最初起源。

碾米厂建成后,由于没有注意市场价格的波动,刚开始赔了钱。但李秉喆很快找到了亏损原因,并充分利用米价的周期性波动,改变经营方针,很快实现了盈利。另外,李秉喆又发现了精米的运输问题,于是他凭借着碾米厂赚到的钱收购了日本人经营的一家运输公司,购买20辆卡车开始了一条龙式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为了能让事业发展更快,李秉喆还利用银行贷款购买土地,实现真正了自产自销。据公开资料显示,李秉喆最多的时候曾拥有200万(大约660多万平方米)土地,年收入一万石,一跃成为当地最年轻的大富豪。1937年9月,日本因为侵华计划受阻,为了扩张军备,下达了银行资金冻结令,中断一切银行业务。李秉喆的生意出现了现金流危机。无奈之下,他被迫变卖家产来偿还从日本银行的借贷利息。顷刻之间,李秉喆积累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他的第一次创业之路宣告失败。

李秉哲再次出发,继续创业,创造巨大的三星集团

“三星商会”和“朝鲜酿造”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李秉喆并没有气馁,他来到中国进行考察。一路的旅游和走访让李秉喆发现进出口贸易是个新商机。于是,1938年3月1日,李秉喆在大邱西门市场附近成立了“三星商会”。

“三”在韩语中代表着大、多、强,“星”则是清澈、明亮、深远和永放光芒之意。三星商会的主要业务是向中国东北和河北地区出口朝鲜的水果和水产品。在三星商会开张一个月后,李秉喆将他在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的好友李舜根请来做总经理。随着三星商社的发展,李秉喆又将扩张对象盯上一家日本经营的“朝鲜酿造”酒厂。于是李秉喆仅用12万石米的价格就买下了酒厂。朝鲜酿造仅仅只用一年时间就超过当地的七家酿酒厂,跃居第一。李秉喆再次回归商人和财富世界的议论中心。

酿造酒厂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资金吃紧,于是进一步加强对朝鲜的掠夺。日本直接对朝鲜实施粮食的统一管理制度,只允许当地人支配5%的产品,剩余的都要作为军饷进行上交。三星商会和朝鲜酿造因此不仅无利可图,还到了不得不停产的地步。

1942年,李秉喆将三星商会和朝鲜酿造的业务交给了李舜根,自己则回到家乡等待复出时机。1945年8月15日,李秉喆听到收音机里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重新回到大邱掌控朝鲜酿造,并与其他九位实业界名士组成了“乙酒会”。回到大邱后,为了宣传需要,李秉喆还收购了原日本人经营的《朝鲜民报》,并改为《大邱民报》。

三星物产公司

1948年11月,李秉喆在汉城成立“三星物产公司”,三星物产其实就是三星商会的扩大版,其业务不仅仅是出口,还承担了韩国的进口重任。三星物产成立仅仅一年就盈利了1.2亿韩元,并且在当时韩国543家注册贸易公司中排名第7。值得一提的是,三星物产也是三星集团进入全球五百强三家公司中的一家,排名虽然比不上三星电子,但也是三星集团中历史最悠久公司之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残酷的战火下,李秉喆苦心经营的三星物产瞬时化为乌有,他携带家人和三星物产的员工回到了大邱。虽然,当时大邱也被战火波及。但李秉喆的友人不仅保住了酿酒厂的事业,还为他积累了3亿元的资金。1951年1月,随着战局的基本稳定,李秉喆直接用3亿元资金在釜山重新建立了“三星物产株式会社”。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李秉喆就将三星物产的总资产提高到了60亿韩元,增加近二十倍。

1953年朝鲜战争正式结束。当时韩国一穷二白,手握进出口贸易聚宝盆的李秉喆并没有因此满足。因为李秉喆意识到:发展制造业代替对进出口商品的依赖是韩国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也是三星发展壮大的最好途径。于是,他决定将贸易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三星集团正式向制造业过渡。

第一制糖工业株式会社

1953年8月1日,李秉喆在釜山成立“第一制糖工业株式会社”。当时的韩国有着极强的崇洋媚外情结,刚开始的时候,人们都怀疑国产白糖的质量,但在市场验证下没过三个月,第一制糖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李秉喆的努力下,仅仅第一年,韩国白糖进口依存度由原来100%降为67%,1955年又降为34%。到1956年,韩国仅需要进口7%的白糖,第一制糖几乎占领了韩国整个市场,为韩国节省的外汇开支由1953年的2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200万美元。第一制糖的成功使李秉喆从单纯的商人转变成了一位载入韩国历史的民族企业家,因为第一制糖标志着韩国制造业的最初崛起。因此,三星制造开始以民族企业的形象在韩国疯狂生长。

韩国第一毛织

第一制糖成功后,李秉喆又把解决人们穿衣问题的纺织业作为他的第二个进口替代产业。1956年5月2日,第一毛织开厂投产。1957年10月26日,因为第一毛织取得巨大成功,时任韩国总统李承晚亲自来厂视察,为工厂题写了“衣被苍生”四个大字。1958年第一毛织销售额达到45亿韩元,获利1.7亿韩元。1960年4月,第一毛织厂资本从创建之初1亿猛增至30亿元。在韩国限制进口保护政策下,第一毛织发展成可以满足韩国国内市场需求的最大毛织企业,结束了国外毛料长期垄断韩国市场的局面。

三星涉足金融业

在李秉喆的努力下,韩国轻工业也快速恢复到战前水平,但金融资本市场还是一团糟。为了改革金融业,韩国政府推动银行完全民营化的政策。于是,李秉喆先后购入韩一银行、商业银行和朝兴银行30%-80%的股份。与此同时,李秉喆还先后接管了韩国轮胎和三陟水泥等陷入困境的企业。这些措施让韩国经济在三星集团一家企业的带动下得以初步恢复。也因这些历史机遇,20世纪50年代中期,三星集团就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实现了生产、流通和金融的一体化。

三星金融大厦

李秉哲涉足化肥生产,一波三折

在搞定韩国部分轻工业后,李秉哲作为民族企业家,又将目光放到化肥生产这一重工业工厂的建设上。但让李秉喆没有想到的是,化肥厂的生意成了创业历程中最艰辛的一次长征。

1959年,韩国经济仍是以农业为主,当时韩国的农业急需化肥助力。但因为化肥厂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和人才短缺的问题让韩国国内没有一个企业家敢去做化肥厂的生意,这让化肥进口成了韩国外汇的最大开支。为了提振韩国农业,李秉喆决定投资5000万美元,建造一座大规模化肥厂。因为在李秉喆看来,只有建设具有国际水平大型化肥厂才能真正解决韩国化肥自给自足的问题,并能在这基础上实现薄利多销,使农民真正受益。

不幸的是,当时韩国正经历风波,新政权上台后,直指韩国企业偷税漏税的问题,并一次性逮捕了韩国诸多企业家入狱,李秉喆也是其中的一员。李秉喆在法庭受审时指出:“企业家本身并不愿偷税漏税,但韩国一直以来沿用着战争时期的纳税制度,各种税目相加足有利润的120%,所以各个企业不得不通过偷税漏税来获得生存”。最终,检察院向50家企业追缴200亿韩元的罚金来结束审判。而在这次处罚中,李秉喆直接交了50亿韩元给新政府。第一次建设化肥厂的计划也因此告终。

因为新政权并不稳定,李秉喆感到事业无望,于是离开汉城去了东京。在李秉喆离开后不久,1961年5月16日,韩国军事将领朴正熙成功上位成为韩国总统。同年5月29日,朴正熙以非法敛财的名义监禁了11名企业家,其中三星副社长也在被拘捕范围之内。紧随不久,军政当局对李秉喆发出全球通缉令,敦促他尽早回国。

朴正熙

1961年6月26日,李秉哲从日本回国,在金浦机场刚下飞机就被软禁在明洞大都会酒店。第二天,朴正熙接见了他,之后两人就非法敛财的事情进行交谈。经过谈判,所有被扣押的企业家都得以释放,但被释放的代价是27个企业家被索要378亿韩元的税款,其中27%由李秉喆一人承担。除此之外,为了削弱三星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力,朴正熙还强迫三星将三家银行上交给了国家。回到韩国后,李秉喆重新忙碌化肥厂的建设工作。但在李秉喆将贷款和工厂厂区全部搞定后,却收到来自政府对民营企业涉足化肥制造厂的处罚。为此,李秉喆被迫交纳巨额违约金并再一次搁置化肥厂的建设。

1963年,由于当时韩国政府没有财力建设化肥厂,所以朴正熙提出让李秉喆建设化肥厂。多次受挫并蒙受巨额损失的李秉喆委婉拒绝朴正熙的邀请。但在朴正熙的诸多保证下,出于民生考虑的李秉喆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1964年8月,李秉喆成立了韩国化肥工业株式会社。1965年化肥厂正式开始筹建。

化肥工厂

在1965年以后的故事里,李秉喆除了壮大企业之外还直接投身教育事业,在韩国创办诸多学校。这些学校的存在让三星为韩国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而因为李秉哲的存在,三星重工,三星保险,三星造船和三星电子等一众三星系企业拔地而起,创造了韩国今天的成就。

1986年5月,李秉喆持续高烧,左肺发生病变,经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癌。1987年11月19日,李秉喆在汉城大学附属医院病逝。韩国政府向他颁发了国民勋章无穷花奖。日本政府鉴于李秉喆对日韩关系和两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也罕见地为他追授了一等瑞宝章。

从韩国殖民地时期开始创业,到韩国建国后经历无数次动荡,依然能在这些波浪中走向全球,赢得尊敬。这就是韩国的创业之神,三星教父李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