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颂诸葛亮对联集锦

2025-03-07 13:09 来源:促记网 点击:

颂诸葛亮对联集锦

诸葛亮是骚人墨客、名流俊士咏赞的对象。唐宋以前,人们赞美他的主要形式只限于诗文;至宋代,对联逐渐推广,遂成为除诗文之外,评价称颂诸葛亮的另一种主要形式。有关诸葛亮的对联,可谓汗牛充栋,佳对亦不计其数。笔者不揣浅陋,将搜集到的有关诸葛亮的对联择其要者与大家分享。



成都武侯祠有清末赵藩的一副楹联,颇有特色。它品评人物公允,议论精到,耐人寻味,是竟相传抄的名联之一: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诸葛亮茅庐所在地,历来争论不休。一说在湖北襄阳西二十余里的隆中,一说在河南南阳。清代顾嘉蘅是湖北人,任南阳知府,地方人士要他证明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的隐居地。这位知府颇感为难,左思右想,就写下这样一联:



心在朝廷,原无分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顾嘉蘅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此联一出,那些争论不休、各执一端的人也无话可说,不得不佩服顾氏的见识。



近人王天培撰写的一副对联,算得上评赞诸葛亮的长联了,全文七十四字: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上联咏史抒怀,从三分定局到六出祁山,概括了诸葛亮的功业,对他为统一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备极称颂。下联感时寄慨,感情强烈,联系写作背景看,作者显然不满于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这种不满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追念先贤的情思溢于言表。



还有一副清人陈矩的集句联:



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从清心寡欲中得来。



《伊训》《说命》为《尚书》两篇名。这里的“经济”指经世济民。上下联分别辑录了北宋苏轼和南宋朱熹评论诸葛亮的话。联文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儒家经典《伊训》《说命》篇相提并论,并且说诸葛亮的卓越才干是从所谓“清心寡欲”中得来的。这种观点自然有人不同意。顾嘉蘅曾撰写过这样一联:



旨寻六家,业窥五际;



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六家”指儒、墨、道德、法、阴阳、名家。“五际”指时辰之卯、酉、午、戌、亥,引申言政治如时辰一样不断变化。“七纬”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三微”即周正、殷正、夏正“三正”。古代历法中,周以十一月、殷以十二月、夏以正月为一年之始。联文是说诸葛亮学识广博,根底深厚,强调诸葛亮之才干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