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音乐教母”谷建芬:晚年丧夫丧女,孙楠那英让年迈的她老有所依

2025-02-13 06:52 来源:促记网 点击:

“音乐教母”谷建芬:晚年丧夫丧女,孙楠那英让年迈的她老有所依

在阅读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十分感谢您的支持。

文|饮时光

编辑|饮时光

谷建芬一生谱写名曲无数,被誉为的“音乐教母”。

但八十岁本应安度晚年的她,却接连遭受了“丧夫之痛”、“丧女之痛”。

两个亲人的离世让谷建芬的世界一下变得暗无天日,悲伤冲击着她年迈的身躯。

担心老师悲伤过度,那英毛阿敏苏红孙楠等昔日的学生纷纷来看望恩师。

而在绝望中难以自拔的谷建芬,在看到一句话后,决定收拾心情再度投入音乐事业。

什么样一句话能让谷建芬重新振作?

那英等人为何在几十年后仍对她感恩如初?

领潮流行音乐

谷建芬是我国近年乐坛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她的传奇之路是从中年开始的。

1978年,从事音乐创作的谷建芬走访拉丁美洲,要到那里进行音乐方面的考察探访。

在拉丁美洲,谷建芬见识了这里热情的人民,他们对于音乐的热情已深深融入日常生活。

这无疑让谷建芬深受启发,因为国内还比较少有这样的音乐作品。

于是在回国后,她就在心中决定,要写出这样融入生活,能和群众同频共振的曲子。

这一次在音乐上的启发,影响了她很久很久。

1978年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那一年开始,新的潮流伴随着春天涌动而来。

谷建芬也被这种春天中爆发的生机深深影响。

她看着新一代年轻人们热情洋溢的笑脸,这一代年轻人跟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寻求着新事物。

而这又何尝不是谷建芬的追求?

创作的契机也很快到来,某天在一本杂志上,谷建芬看到了一首歌词。

这首歌词名为《八十年代新一辈》,谷建芬也有感而发,很快就谱曲完成。

于是谷建芬音乐生涯里程碑式的作品,《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与这个年代的年轻人相会了。

谷建芬的这首作品如同一股新思潮冲击了当时的乐坛。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要冲破重重阻碍。

当时的很多业内人士对这首歌很不感冒,甚至表现出了批判态度。

因为当时乐坛大多是传统歌曲或是庄重的交响乐之类,谷建芬的歌曲无疑成了“异类”。

但谷建芬并不认同他们的意见,她认为乐坛需要这种能够深入人心的流行乐。

她深深地知道,只有自己认同没有用,她是为年轻人创作的,她要知道年轻人是否喜爱。

于是谷建芬带着她的歌曲,走进了各大校园,走进了学生群体之间。

学生们听到谷建芬的歌曲,顿觉耳目一新,反应也是十分热烈,纷纷表达出喜爱之情。

有了群众的认可,谷建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之后的谷建芬又创造出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歌曲,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1984年,谷建芬谱写了名曲《绿叶对根的情意》,歌曲一出就受到人们的推崇。

这首歌也成为了全国流行音乐盛典中流行金曲的代表作品。

随着谷建芬创作出各种优美动人的歌曲,她也发现了乐坛的短板:歌唱人才太少。

谷建芬明白只是自己创作还不够,她要为华语乐坛培养更多新生力量。

于是在1984年,谷建芬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开办了声乐培训班。

她开班的初衷就是为国家音乐界多培养几个人才,因此她选择免费授课。

免费授课还不行,她还主动去各种地方物色有潜力的学生。

只不过当时还是有人置喙她开班的行为,甚至有人恶意揣测,说她是为了捞钱。

但谷建芬不管这些,她从来不被外界声音左右。

所幸她的学生们也相信她,毛阿敏、那英、刘欢等学生都认真地跟随谷建芬学习。

谷建芬自然不会亏待了自己的学生,她为学生们找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金铁霖。

金铁霖是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培养出了无数出色的歌唱家、声乐演员。

在老师的培养教导下,学生们自然也是不负期望,渐渐在事业上也都有了成就。

一边培养着出色的歌唱人才,另一边的创作谷建芬自然也不会落下。

哪怕在创办培训班后,事务繁忙起来的谷建芬也没有失去创作的活力,她仍激情四溢。

随着她手上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人找到她,想要请她出手谱曲。

在94版《三国演义》筹拍时期,作曲的工作也已经开始,总导演找到了谷建芬。

谷建芬的创作能力非常出色,从五位作曲家中脱颖而出,人们一致对谷建芬的作品表示满意。

但有一位领导得知通过的作品是女作曲家作的时候,便直接说道:不要找女作曲家写。

但谷建芬不信这个邪,她把曲子拿了回去,进行修改重写。

而修改后的曲子,就是著名的经典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曲子让多少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谷建芬还创作了《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

而剧中刘关张三人桃园三结义的背景音乐《这一拜》也是谷建芬作曲。

时至今日,谷建芬为我国乐坛谱写了太多经典。

尽管她在事业上创造了很多佳绩,但在家庭上她并不是一直美满顺利。

曲折的成长

1935年,谷建芬出生于日本。

时间来到1941年,谷建芬和父母一起回到了祖国。

谷建芬从小就喜欢音乐,对于女儿的这份爱好,父母很爽快地给予支持。

为了让女儿更好地接触音乐,父母还给她购置了一架钢琴。

谷建芬就这样在音乐的陪伴中长大,她对于音乐也越加热爱。

1952年,谷建芬进入了东北音专,开始更加系统性地学习音乐。

在这里她不仅更好地学上了音乐,还遇见了这一生中都极其重要的人。

这个人也是她之后的丈夫:邢波。

两人是在校内的一场联谊会上认识的,初见的两人对彼此都有不错的印象。

之后邢波更是喜欢上了这个对音乐有种执着态度的女同学。

喜欢上谷建芬之后,邢波也没有犹豫太久,很快就给她送了情书。

两人是郎有情妾有意,所以这件事也水到渠成,两人顺利成为情侣。

谷建芬和邢波确认关系之后,十分恩爱,邢波还送给她一个蓝色笔记本,她保留至今。

但两人的爱情只持续了三年就遭遇了一场波折。

1955年,两人被分配进中央歌舞团,两人快要谈婚论嫁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由于出身问题,谷建芬遭受了排挤,要被下放农村。

谷建芬十分伤心,她不知道这次一走什么时候能回来,为了不耽误邢波,她决定分手。

但邢波毫不犹豫地否决了她,他这辈子已经认定了谷建芬。

正是因为爱人的坚定相伴,谷建芬在磨难中并没有自暴自弃。

在农村劳动时,从小不怎么干家务活的谷建芬受了很多的苦,但她一想到邢波,就咬牙继续。

终于熬过了艰苦的劳动岁月,回去后谷建芬和邢波筹划结婚。

原本邢波的家里是有异议的,但邢波态度十分坚定,非谷建芬不娶。

于是在1964年,两人如愿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在次年谷建芬还生下了大女儿谷婴,一家人其乐融融,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

但这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谷建芬再次被下放农村劳动。

女儿尚未满一岁,谷建芬离开后,就由邢波一个人照顾着,彼时邢波还忙着歌舞团的工作。

后来纵然有不少波折,但邢波仍旧用心地照顾着家庭。

因为谷建芬的出身问题,邢波失去了很多在歌舞团提拔的机会,但他毫无怨言。

1976年,家里的情况终于稳定了,谷建芬将重心放到音乐创作上。

尽管谷建芬一路走来波折不断,但她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坚持,磨难甚至让她更加坚定。

潜心为群众创作

在1955年,谷建芬从东北音专毕业,被分配到中央歌舞团工作。

初来北京的她正好赶上了国庆,天安门广场上,人们簇拥着,载歌载舞,十分欢欣。

爱国的热情一下子就感染到了她。

之后的她在日记中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

总有一天我也要作出一首能在天安门广场播放的歌曲。

谷建芬的创作能力和爱国热情没有辜负她的一腔宏愿,她慢慢创作出越来越多的好作品。

1989年,谷建芬创作出《今天是你的生日》,传遍整个中国,多少人们共同歌唱。

这首歌是无数爱国歌曲中的瑰宝,人们口口相传,也使得这首歌家喻户晓。

在1999年,谷建芬为《我是中国人》作曲,动人的旋律凝结着深厚的爱国感情。

不仅是对家国抱有热忱,对于群众,谷建芬也是乐于奉献。

从2005年以来,谷建芬就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作50首曲。

这50首曲也不是随便作的,她要给50首经典诗词作曲,让更多孩子更好地学习诗词。

而谷建英为诗词作的这些曲子,也被成为“新学堂歌”。

2022年9月,50首曲子完成,《新学堂歌》作品集发布。

谷建芬完成了作曲50首的目标,拥有了系列歌曲,但却错失了家人的爱。

岁月不待人

谷建芬长久沉浸于创作,对家里的事很少关心,两个女儿都是父亲照顾居多。

在她创作歌曲的时候,丈夫会在一旁照顾她,并嘱咐她注意休息。

谷建英将爱奉献给了音乐,邢波将爱奉献给了家人。

当丈夫躺在床上,气息微弱,却还在提醒妻子注意身体,谷建芬不由得泪水决堤。

她这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自己错过了多少家人的爱。

2016年,邢波心脏病突发去世。

谷建芬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仿佛天塌了,她久久不能回神,泪流满面都没有察觉。

但命运的摧残并不打算停息。

谷建芬的小女儿谷千惠在2017年因为脑出血去世,噩耗突如其来。

尚未走出丈夫离世阴影的谷建芬,再一次被击倒。

原本相爱的家人,却在两年间接连离去,谷建芬在绝望中难以自拔。

哀莫大于心死,谷婴十分担心母亲的情况,不辞昼夜地悉心照料她。

那段时间对于谷建芬来说无疑是十分黑暗的,她一度抑郁,每天要吃很多安眠药。

谷婴担心母亲沉浸在悲伤中会出现问题,但所幸事情的转机还是来到了。

在极度悲伤中度过了大半年,谷建芬已经有些麻木了。

但她看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直击她的心灵。

“有一种幸福叫做放手。”

一句在人们看起来那么平平无奇的句子,却给了谷建芬莫大的力量。

她知道再怎么沉溺下去也没有用,她必须挣脱出来,为了丈夫,也为了女儿。

收拾好心情的谷建芬再度投身到音乐的创作,她给自己定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看着老师走出了昔日的消极情绪,学生们也由衷地为老师感到高兴。

为了不让老师孤单,那英、苏红等一帮学生们经常到老师家里看望。

在吃完饭后,学生们还会和老师唱歌,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课堂。

结语

谷建英走过这一路无疑是值得歌颂的,她是我国音乐界一座瞩目的丰碑。

如今她的晚年生活也十分幸福,身旁学生环绕,并不孤单。

谷建英仍在创作的路上,她对于音乐的热情,至今仍未被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