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 正文

​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真相(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是怎么回事)

2023-04-03 23:23 来源:促记网 点击:

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真相(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是怎么回事)

2009年3月22日清晨,美国弗吉尼亚州劳登郡兰斯当的河畔公园。

这个公园风景宜人,是周围民众晨练的好去处。

这一天清晨,公园依旧笼罩在一片安详之中。一对美国夫妇正一起在公园小道上散步,突然之间出现一群枪手向这对夫妇连开数枪。

枪声过后,枪手消失无踪,而丈夫当场身亡,妻子则身负重伤。

枪击案发生的次日,美国CIA立即从当地警方手中接管了整个案子,当地警方完全被排除案件调查之外。

原本一起普通的枪击案,中情局为何会介入?嗅到不同寻常气息的媒体们蜂拥而至,在媒体的深挖之下,一个信息浮出水面:身亡的丈夫叫威廉·班尼特,是美国陆军退役中校,也是CIA的前雇员,更是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直接参与者之一。

班尼特参军之后,在美国陆军里干得不错,一路升到了中校军衔,并最终以中校军衔退役。

从军队退役的班尼特也没有轻闲太久,他很快就加入CIA。CIA之所以看中班尼特,是因为他在军队中练就了一手厉害的“标识目标情报技能”

加入CIA不久,班尼特就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1999年3月24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大规模空袭。美国人在这次战争中对南联盟进行了为期78天的狂轰滥炸,造成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南联盟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

美国人的这些“赫赫战功”之中就有班尼特的功劳,因为这场战争中班尼特就是美军的目标制定官,负责确定美军空袭目标的具体位置。

班尼特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南联盟一个又一个目标都在班尼特的标定之下,遭到了美军的精确轰炸。

美国人一通狂轰滥炸下来,原以为可以摧毁南联盟人民的战斗意志,可是没想到面对穷凶极恶的北约,南联盟人民反而越挫越勇,战斗意志越发高涨。而米洛舍维奇在南联盟国内政治地位依旧稳固,这让美国人和北约非常恼火。

为了尽快摧毁南联盟抵抗意志,美国人准备对米洛舍维奇实施“斩首”作战。CIA接到情报显示米洛舍维奇将会去南联盟的补给与采购局总部,美军准备对该处实施轰炸。

要轰炸,就要提前确定精准的坐标位置。这一任务就由班尼特负责完成。

上级给了班尼特目标的地址和地图,班尼特也没费太多功夫,就在地图上标了一个“X”。

而这个标着“X”的地址也就成了北约军队的轰炸目标。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名烈士遇难。而这正是班尼特标注的那个“X”。

事后美国政府始终坚持这是一起“误炸”,只愿意在经济上给中国赔偿。奈何当时我国国力还弱,为了长远发展,只能暂且忍耐。

而班尼特作为这次事件的“替罪羊”,也被CIA解雇。不过班尼特名义上虽然被解雇了,但是实际上他依旧和CIA联系紧密,据称其还参与到了后来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之中,并且赚了个盆满钵满。

当然班尼特在美国算不上一个什么大人物,此后多年都远离媒体视线,闷声发财。

班尼特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以一个死者的身份出现在媒体之上。

班尼特的死亡,CIA的快速介入,不得不让人对事件的真相浮想联翩。

有人说是中国或塞尔维亚杀了班尼特,这种阴谋论还一度充斥美国的媒体和网络;也有人认为是班尼特背后的金主要杀人灭口;也有人认为是CIA自导自演,为了掩盖一些真相,所以要让班尼特永远消失。

但是上面的说法都是怀疑,没有任何一个说法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时过境迁,班尼特死亡的真相或许只能被时间掩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