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 正文

​王与马共天下王和马指的是谁(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指的是谁)

2023-04-13 09:31 来源:促记网 点击:

王与马共天下王和马指的是谁(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指的是谁)

“王与马共天下”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格局。看似只是君臣关系,其实是皇帝与王氏家族对于东晋王朝政治利益的分配,双方是合伙人关系。

能够创出这种特殊君臣关系的人可不一般,很多人以为是王导一手促成的。其实他也只是执行人罢了,幕后真正的大老板名叫王衍。

只不过因为诸多因素,一手创建“王与马共天下”的人却埋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一、何为“王与马,共天下”

“王”指的是琅琊郡(今山东省临沂市)的王氏家族,“马”就是晋朝的司马皇族。

在王导、王敦兄弟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支持下,本为江南偏支的司马睿成功登基,建立了东晋。

司马家族得以延续统治,保住了皇位。而王氏则实际掌管了国家政权。根据统计,当时东晋至少有75%以上的官员出自王家或与王家有关系。

可以说王导的家族将中国的门阀政治演绎到了极致,西晋起码还有几大家族,南北朝之后也是多家族并存,只有东晋是王家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这样的局面完全得益于王衍,甚至是司马越共同操作的结果。

司马越本身是个藩王,按照正常的走向,国家的权柄与他没啥关系。谁能想到爆发的“八王之乱”成就了他,司马越在一番混战中成功尝到了甜头。

王衍之所以选择与司马越合作,就是看中了后者的隐忍不发,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而司马越之所以选择王衍,则是因为没有办法。

二、不得不依靠的王衍

王衍的爷爷是曹魏时期的幽州刺史,父亲是平北将军,堂哥是司徒,可以说出身的起点非常高。

客观条件好也就算了,偏偏王衍还非常有能力。他爸爸常年驻守军营,与京城的工作往来密切。可是由于路途远,再加上身边没有得力的人,致使工作总是出现拖延。

王衍主动帮父亲分担压力,每次都是他快马往来于军营和京城,将公文内容进行陈述,思路十分清晰。而且有的时候,他要直接向宰相汇报工作。王衍丝毫不怕,落落大方,让时人称奇。

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认为对方配不上自己,假装发狂才推掉这门亲事。要知道,杨骏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岳丈,一旦结亲,王衍与皇帝可就是连襟了。这样的关系都让他看不上。

也难怪“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感叹:他的母亲真幸运,竟然可以生出这么优秀的儿子。不过将来乱天下的也是这种人。

山涛口中的“天下祸害”确实与常人不一样。当时经过十几年大乱,各大世族为了自保纷纷淡出朝政。这也是那段时期出现大量隐士的原因。

可王衍不一样,他认为“富贵险中求”,天下越是混乱,越是给自己家族获取利益的时候。这是琅琊王氏与司马皇族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主要原因在司马越身上。他发现自己的身份有问题,在朝堂上没有号召力,他迫切需要一支世族支持自己。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双方选择了合作。

司马越依靠自己的身份,给王家提供官位和权势;王衍则为司马越四处网罗名士,装点朝堂。这是“王与马,共天下”的最初样子。

三、最终的“王与马,共天下”

后来怎么就变成王导与司马睿了呢?

这也是王衍与司马越合作的产物。

王衍对自己家族中的青年子弟进行了细致挑选,从中选择了几个优秀的接班候选人,王导是其中之一,但不是最优秀的。不过历史证明他是运气最好的那个。

司马越经过一番观察,选中了后来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原因无他,只因为司马睿在乱世中也采取了“恭俭退让”的方针,此举与司马越之前的动作类似。这让后者认定司马睿是个聪明人,值得培养。

两方确定好政治接班人后,并没有将二人分别重点培养。而是天才般让两人先成为朋友,一边培养感情,一边积累政治资产。

可以说正是因为司马睿与王导经历过一段肝胆相照的青葱岁月,才有了后面“王与马,共天下”的稳定局面。如果没有这段经历,而是二人分别培养后“强强联合”。那么后来王敦反叛的时候,王导全家早就被皇帝埋进土里了。

从这一点往前捋,不得不佩服王衍与司马越的政治谋划。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王导与司马睿见面时,司马睿还只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而王导已经具有一定的政治阅历与名望,完全有能力将司马睿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

在南渡之前,司马睿在北方经历的几乎所有大事,都离不开王导的出谋划策。正是这种合作,才让司马睿有了政治资本,才能在公元307年奉命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才有了后来的东晋。

四、无心插柳柳成荫

王导与司马睿南渡目的有二:一则是要填补陈敏被消灭后出现的地区权力真空;二则是要保证江南粮食对中原地区的供给。

奈何西晋灭亡地太快,王衍根本来不及进行下一步布置就身亡了。而正是因为这番“来不及”才成就了王导。

虽然“王与马,共天下”没有在王衍与司马越的身上完全实现。不过他们的识人善用让王导与司马睿实现了这一局面。也算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完成了王衍的政治心愿。

参考资料:《东晋门阀政治》、《西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