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 正文

​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的意思(一文了解功崇惟志的含义)

2023-04-07 14:39 来源:促记网 点击:

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的意思(一文了解功崇惟志的含义)

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

朱广志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书·周官》。意思是说,功勋卓著,只有靠立志高远;学识广博,只能靠勤奋努力。

这句话的背景是,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和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他在告诫“官君子”(各级官长)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时说:“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句话中的两个“惟”字当“由于”讲,意思是说,功高是由于志向,业大是由于勤劳。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者,都必须坚守两条,一为立志,二为勤勉。立志是前提,勤勉为保障,无志不足以行远,无勤则难以成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在论及“立志”问题时,都强调要立大志、正志。在他们看来,“志”的高低决定事业的高低,“志”的正邪决定格局的阔狭。《荀子·儒效》篇说:一个人如只能做到忍私能公、知而好问,他就只能成为“小儒”;如果能立志做到安公行修、兼容并蓄,就能成为“大儒”。同理,人立志做圣贤则为圣贤,立志做君子则为君子,立志做豪杰则为豪杰,立志为民则利民,立志为天下则兼济天下。“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向的格局决定着襟怀的格局,也决定着事业的格局。

立志之后还须笃志。一个人,如果只是立志而不笃志,不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就只能前功尽弃、半途而废,此即程颐所谓“志不笃则忘废”。所谓笃志,就是在立志的同时,还要做到守志,坚守自己的志向,做到矢志不渝、恪尽职守、勤勉不怠。其中,“勤”是其基本义项。王阳明认为,“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一个真正勤奋的人,是真正具有坚忍不拔之毅力、纷扰不烦之耐心、贞固不变之气质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坚定不移之意志和不屈不挠之精神的人。他深深懂得一曝十寒、一作十休的危害,也明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道理,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能“坚其心,苦其志,劳其力”,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朝自己的目标挺进。可以说,“志”与“勤”二者,缺一不可。远大志向是好的开始,这是成功的一半、但也只是成功的一半,能否将其勤恳完成才是成功的另一半。

立志容易,勤勉难,难在坚持。半途而废者,非志向不远大,乃勤勉不足也。这就需要我们解决好“眼高手低”的问题。我们需要“眼高”,即视角要高,有梦想,看长远;我们更需要“手低”,即脚踏实地,把手头一件一件事做好,把人生之路中的一步一步走踏实。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内涵,以志为方向、以勤为动力,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勤于政务、一心为民。只有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才能取信于民,也才能赢得百姓的尊重、拥护和爱戴。

“功高由于有志,业大由于勤劳”。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害”,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可见,他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潜绩”,变成了泽被后人的福祉。同时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指引,教育党员干部怎样为民办事,怎样学好为官之德,走好为官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党员干部要发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带头引领作用,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造福人民,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幸福,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的意思(一文了解功崇惟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