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八卦 > 正文

​陈赓解放南昌,专门看望一位中学老师:感谢您培养了一个好儿子

2024-06-03 03:20 来源:促记网 点击:

陈赓解放南昌,专门看望一位中学老师:感谢您培养了一个好儿子

1949年5月,陈赓统领二野第四兵团成功解放了南昌。南昌是一座让陈赓百感交集的城市,他曾在这里参加了南昌起义,然后又在南昌被关押,蒋介石亲自劝降。

没想到许多年后,陈赓亲率大军解放了南昌。他第四次进入南昌城,专门去南昌一中看望了一位老师,对他说,感谢您培养了一个好儿子。

非但陈赓来看望,当时江西省的主要领导人陈正人、邵式平、陈奇涵等人也都来看望他,看他生活贫寒,特地送给他200银元,那人却坚决不收。

他到底何许人也?他的儿子又是谁?

他叫饶思诚,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饶漱石。饶漱石是第三野战军的政委,上海市委书记,地位比陈毅还要高,相当于第二野战军的邓小平政委。

陈赓、陈正人、邵式平、陈奇涵等虽然和饶漱石并没有直接的交往,却都对饶漱石非常尊重,他毕竟是我军的高级将领,高级干部。所以他们都去看望饶漱石的父亲。

也就是那个时候,饶漱石的老家人才知道他当了大官。饶漱石是江西临川人,早年在上海大学读书,光荣入党,从事革命活动。

1928年,饶漱石回到江西老家从事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惜乎没有成功。事情暴露后,饶漱石险遭逮捕,从此离开家乡,回到了上海继续斗争。

一别十几年没有音讯,父亲饶思诚很少和家人提起饶漱石的名字。直到1946年,国共和谈了,在南昌一中教书的饶思诚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的一份画报上,看到了国共和美国三方会谈的报道。

上面居然有饶漱石的照片和名字。

饶思诚不敢确认,照片上和他儿子同名同姓长得也很相似的人,就是他的儿子。饶漱石离家的时候,没有留胡子,而照片上的那个人却留了浓密的小胡子。

饶思诚拿着照片悄悄回到了临川老家,让族中亲戚辨认,他们都觉得照片中的人既像又不像,都不敢确认。怎么办呢?大家商量出了一个办法。

请一位信得过的乡间教书先生代笔,给北平军调部写一封信,试探性地问一下,信中说:

我有个儿子叫饶漱石,离家干革命多年,不知道是死是活,你们那里也有一个叫饶漱石的,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就请原谅打扰了,如果是,请按照来信地址回一封信,免得家里人挂念。

饶思诚自己就是教书先生,他为什么不亲自写信呢?那是为了避免笔迹被国民党当局认出来。毕竟当时还是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国。

信寄出去不久,果然收到了北平的来信。那个饶漱石真的是饶思诚的儿子。饶漱石在回信中说离家多年,也很惦念家中的亲人,也曾打听过家里的情况,却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

饶思诚非常激动,又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诉说了家乡遭遇的苦难。饶漱石又回信了,说道,今后的情况一定会改善的,希望乡亲们耐心等待。

因为饶漱石的地址经常变动,他嘱咐父亲以后不要再给他写信了。写了他也可能收不到。战争还没有结束,大战正要开始,饶漱石的活动是秘密的。

他不让父亲再写信,是可以理解的。3年后,解放战争胜利了,陈赓兵团进入南昌,他专门去看望饶思诚,对他说,感谢您培养了饶政委这样一个好儿子。

从那以后,以前很少谈儿子的饶思诚才较多地和大家谈起饶漱石,说他从小就有理想,有抱负,学习成绩好,尤其是语文和英语很出众,遇事冷静,说话逻辑性很强。

饶漱石有一个妹妹,正在读大学,因为敬佩大哥,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饶漱芬。陈赓回上海,将她带了过去。饶漱芬本以为大哥会给她安排工作,饶漱石却让她去“革大”学习。

结业之后,组织部门想将饶漱芬留下来,饶漱石却坚决不同意,而是让饶漱芬和男友一起去参加土改,然后去纺织学校教书,并没有安排一官半职。

饶漱石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职务和地位,给家人进行照顾。反倒是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

(参考文献:饶玉莲《我的大哥饶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