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生活 > 正文

​上山采蘼芜原文及翻译(上山采蘼芜原文及翻译注音)

2024-01-19 09:49 来源:促记网 点击:

上山采蘼芜原文及翻译(上山采蘼芜原文及翻译注音)

大家好,最近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上山采蘼芜原文及翻译不是很理解。然后还有一些网友想弄清楚上山采蘼芜原文及翻译注音,网小编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閣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最近在读古诗,会写一些体会心得,这几天读到一首古乐府诗《上山采蘼芜》,讲的是一对离婚夫妇偶遇后的对话。

读完后,我脑子里冒出来一个念头:呀,这个男人后悔了?!

看来离婚真的需要“冷静期”啊,否则一时冲动带来的可能是后半生的愧悔不安哦!

就像《上山采蘼芜》里的这个男人。



《上山采蘼芜》,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出自《诗经》,查了一下,还真不是,这是一首汉乐府,最早见于南北朝文学家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

这首诗原本没有题目,依照惯例,后人取首句为题。其实,最早的时候,诗就是随口而唱的歌谣,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你若不学《诗经》连话都不会说,不会用优美的语言,就是因为《诗经》里收录的大多是各地的民歌,学会了《诗经》,也就学会了各地的语言,而且都是最优美的语言。

这首乐府诗就是汉代的一首民歌,虽然是诗,但通篇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一位女子上山去采集蘼芜,下山时遇到了前夫。

蘼芜,是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后可以做香料,制成香囊。古人相信蘼芜可使人多子。

因此,有人认为诗中女子是因为无子而被休弃,她现在来采蘼芜可能是又结婚了,采来求子。而在山路上遇到前夫,前夫可能也是来采蘼芜求子的。

我倒不这么认为,古人喜采香草佩戴,蘼芜是一种香草,这女子可能只是单纯的采来做香料,熏衣物,制香囊。



对香草情有独钟的屈原在《少司命》中有诗句: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古人以蘼芜入诗的例子很多,都是写蘼芜的香,宋代的苏大璋写《蘼芜》诗道:

叶叶秋声中,霏霏蚤英蔌。

分持有如松。繁华匪惭菊。

勃蔚袭轩墀,薰沾满衣服。

情人擢纤指,拾蕊动盈掬。

蘼芜见离骚,苓藿入语录。

所以,认为女子采蘼芜是求子,未免狭窄了。

我们现在一般离婚后偶然遇到,双方都会很尴尬,当然也有好合好散,离了婚还能做朋友的,但那大多存在于影视剧中。

然而,古人似乎比我们开放的多,离婚了,无意中相逢,没有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也没有匆匆一瞥,厌恶地离开,而是能够坐下来好好聊聊,甚至还能喝一杯,比如陆游和唐婉,比如诗中的这位女子和前夫。

当然,女子和前夫都是上山采香草的没带酒,不可能像陆游和唐婉一样坐下来喝一杯,但是她也表现的非常优雅大度,有礼貌,她“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长跪,不是下跪,是古人的一种坐姿,但是这种坐姿也是一种礼仪型坐姿,女子在半山腰还能对前夫长跪,说明她对他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

而且,她大概也想和前夫好好聊聊,要不然打个招呼就走了,但她居然坐了下来,礼貌归礼貌,不甘是不甘,女子是被离婚的一方,怨恨和意难平是有的。

她问前夫:“你新娶的那位夫人怎么样啊?”

前夫很诚实,可能这些话也在心里嘀咕了好久了,见前妻问,便一股脑儿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男人说:“她也挺好的,但比起你来还是差了点。她和你同样美貌,但是她干起活来不如你,手没有你巧啊。”


听了这话,女子大感意外,原以为自己被休是自己真的不好,至少在男人心里不够好,没想到他如今却这样说!

女子就有点愤愤然了,她说:“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閣,是小门,边门。当初,你可是把她从大门里迎娶进来,让我从小门出去的!

故人和新人自然不会是同一天一进一出,女子只是借此说明男人的态度。大概就像现在离婚的女子也常说:“你可是给她买了什么什么,当初给我买过啥啊?”



女子明明有点儿气愤了,男子却似乎没听出来,还在自顾自地说下去,怕女子不相信,还要举例说明解释:“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她能织缣,你能织素,她一天织缣一匹,你一天织素五丈还多。从干活的能力上来讲,她不如你啊!

缣,是一种比较粗厚、发黄的织物,素洁白细腻。注释说:缣贱,素贵。古代一匹是四丈,总之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新人都不如故人能干。


话说到这儿,女子什么反应呢?不知道!诗戛然而止,镜头就此定格,故事的结尾留给观众无限遐想。

如果我们非要给它一个续写,可能是喜剧,也可能是悲剧,但不可能是两人再复合,因为男子至少已经再婚,和妻子离婚,再和旧人复婚,这不符合常理。

然两人是为何离婚的呢?古代女子被休“七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无子”一说,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显然立不住。从两人相遇女子不卑不亢的态度看,其他“六出”也不太可能。

那就只能是男人喜新厌旧,可是总有一天新人也会变旧人,当爱情的保质期过去,不可避免的“相看两生厌”。

这时再回头想到旧人,缺点慢慢被时间稀释,优点在心里放大,只能感叹:“新人不如故!”


这首诗让我想到了徐志摩和张幼仪,所不同的是徐志摩一开始就看不上张幼仪,说她是“土包子”,只是迫于父母之命,不得不娶。

后来,徐志摩遇到林徽因,认定她就是自己的灵魂知己。为了林徽因,徐志摩不顾张幼仪怀着孕,坚决离婚。结果,林徽因太清醒,并没有接受徐的追求,徐转而娶了陆小曼。

但是,灵魂知己没有抵挡住柴米油盐,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岂止一地鸡毛?

这时,张幼仪反而混得风生水起,当女银行家,开时装公司,人们津津乐道的“南唐北陆”代言的云裳时装公司,幕后老板却是陆小曼爱人的弃妇。



徐志摩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重新认识了张幼仪,经常去找她大吐苦水,也经常接受张幼仪的帮忙,更不用说,张幼仪一直供养徐家二老。

他在跟陆小曼的心中称:“张幼仪现在很厉害!”

不知道彼时这位饱读诗书的大才子是否会想起这首汉乐府:“新人不如故啊!”


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但显然诗中男子并未懂得这一点,因为他已经开始厌倦自己的新妻子了。

有句话说:和谁结婚都一样。

的确如此,当激情不再,当生活琐事一地鸡毛地袭来,当摩擦不断,矛盾重重,却又谁都不想改变自己,只想改变对方,再美好的爱情也会被婚姻吞噬殆尽。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经典之语永远经典。



哦!但愿想结婚的,正在享受爱情的甜蜜的都不要读到这首诗,那些想离婚的都该好好读读这首诗——不是“新人不如故”,而是婚姻的真相即如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