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生活 > 正文

​二十四个绳结

2024-01-11 03:50 来源:促记网 点击:

二十四个绳结

中国“二十四节气”已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令国人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许还有一点儿“意外”吧?人们为了出行方便和穿衣冷暖会特别关注天气,在手机上、电视上、网络上看天气预报,尽管天气预报并不是百分之一百的准确无误;人们喜欢过节,什么情人节、购物节、圣诞节……以及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自创节日,人们盼着过节是为了放假好休闲、消费,尽管物价一涨再涨。但据我观察身边的都市人,却很少有关注节气的。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恐怕每个人都曾经背得滚瓜烂熟,张口就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可是你知道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它可是我们的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节气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指导着农业生产活动,这一点可以从流传下来的诸多农谚中得到证实,比如“小满前后、安瓜点豆”、“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雷打秋,冬半收”、“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等等。二十四节气为农业生产把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我的老家,至今还流传着很多与节气有关的种地、收获谚语呢。

与此同时,每一个节气的到来都伴随着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因为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立春时我们这里有“咬春”的习俗,就是在立春这一天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可预防疾病,又有迎接新春的寓意;冬至那一天我们这里有吃饺子的习俗,而且至少要吃两个,传说如果不吃的话会冻掉两只耳朵哦;清明的习俗就更多了,而且丰富有趣,很多地方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清明这一天既有怀念故人叹生别死离的悲伤泪,又有携亲朋好友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让人悲喜交加的节日……

二十四节气反映气候的变化,如果顺应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防病健身,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所以二十四节气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其理论精华就是“天人合一,顺应四时”这一养生法则,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们根据每个节气的主要气候特点总结出不同时段的养生,特别注意作息起居、饮食药膳、精神调整等。比如立春助阳生发,立夏养心正当时,立秋养脾胃,立冬养阳补肾精等。传统中医里的“冬病夏治”也是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依此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把一年当做一根绳子,二十四节气就像二十四个绳结,提醒我们做该做的事,帮助我们记下该记的事。四季轮转,时光荏苒,也许你感觉不到,就在节气的交替中天气变暖了,又变凉了,时间的脚步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又十分公正地向前走着,一年又一年。关注节气,关注时间,也是对生命的关注吧,我想。

你瞧,新一轮的立春节气到来了!(郭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