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 > 正文

​最可怕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为什么那么恐怖)

2023-08-27 17:32 来源:促记网 点击:

最可怕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为什么那么恐怖)

最可怕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为什么那么恐怖)

你看到最近的热搜了吗?不,不是名人八卦,也不是主播偷税漏税,而是“埃博拉”三个字。

很多人对“埃博拉”这个词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它并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如果把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看作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全球战争,那么埃博拉就是新冠肺炎爆发前另一个大陆上的病毒之战。

2014年,西非爆发大规模埃博拉疫情。

这是人类与病毒在非洲大陆的又一场持久战。《人类与埃博拉的斗争》是一部关于人类、疾病和社会的历史纪录片。

于是,陶选择了以下这些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拉近了后世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认识,也让人们意识到现代工业文明包裹的身体是如此脆弱。

在影视作品的题材类别中,你会发现一般的作品都被清晰的划分成了各种垂直且清晰的类别,但是与病毒相关的影视作品类别就有点难分了。

其实有一个电影系列大家一定很熟悉,那就是被归类为恐怖血腥的尸体片;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些作品其实应该叫“病毒作品”。

2004年版《死亡黎明》中感染病毒的孕妇

在《我是传奇》《惊变28天》等一系列僵尸题材作品中,故事背景都是病毒变异,全球感染,人畜被感染成僵尸。

在这些尸体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埃博拉病毒有关的影子。比如《惊变28天》里,变异病毒来自实验室里的黑猩猩。

《惊变28天》里的黑猩猩黑猩猩在28天的惊奇中

可能是尸膜带来的血腥刺激渐渐厌倦,也可能是尸膜越来越差。“变异病毒”已经成为观众常见的亚文化符号。

于是在2019年,美国上映了一部专门针对病毒的影视剧《血液流行病》。

这部只有6集的迷你剧,虽然穿插了三年的故事线,但讲的都是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传播。

血液疫情的主要故事是,在华盛顿郊区的一个科学实验室里,美国军方的女兽医南希博士意外地在实验动物身上发现了埃博拉病毒。

南希上校在家做饭时,不小心被刀子割破了手掌。简单包扎伤口后,南希医生像往常一样直接去工作了。

当我们到达实验室时,南希上校发现今天送来的猴子样本有点不寻常,疑似埃博拉病毒。于是,她和一个同事进入高级生化防护室继续试验。她的同事突然发现南希医生的防护服上有一个洞。防护服上有个洞,是重大医疗事故。幸运的是,当时没有发生事故。

看过血疫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后面的故事。猴子样本中的异常只是病毒基因的小突变,对人类影响不大。

虽然看到结尾只是虚惊一场,但在这部剧里,似乎每一个镜头里都潜伏着无数的恶魔,逼近、触碰、呼吸,每一秒都有令人恐惧的效果。

比如他们在实验室抓捕疑似被感染的猴子时,黑暗的样本室给人一种病毒压迫感。

而且疑似被感染的猴子非常暴躁,每一秒都担心猴子会冲出笼子,像僵尸一样咬人,传染女主人和工作人员。然而,真正将这部剧镌刻进观众DNA的,是剧中人类面对未知病毒时的恐慌和迷茫,这是恐惧的根源。比如第一集,女主身边的实习士兵第一次和女主一起进入高级生化防护室的时候,可以清晰的看到助手的表情变化。此外,《血染》的成功离不开硬核和扎实的创作功底。它改编自美国非小说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的同名获奖作品。1994年,描述埃博拉病毒起源的书《理查德·普雷斯顿》出版,并连续61周高居畅销书榜首。

普雷斯顿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防疫斗士奖,他是历史上唯一的非医师获奖者。

20世纪90年代前后,埃博拉的爆发不仅是理查德·普莱斯顿创作的灵感来源,甚至让身处另一个半球的港片导演王晶成为热点。

当时黄秋生凭借《八仙饭店的肉叉烧包》获得金象最佳男主角,同时恰逢非洲国家卢旺达爆发埃博拉病毒。

于是,王晶如法炮制,一部有血有肉的电影《伊波拉病毒》问世了,可以称之为非洲猪肉烤包子。

然而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杀人狂魔的故事,埃博拉病毒只是一个噱头。影片中唯一与病毒有关的一点是,黄秋生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疯狂传播体液和血液,引发社会恐慌。

看上面提到的电影和电视剧,你会发现它们看起来是在说病毒,但另一个层面是在说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链。

无论是《血染疫》中携带病毒的猴子,还是《埃博拉》中的超级传播者黄秋生,模仿或拟人化埃博拉的都是作家。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电影创作思路,就像一部尸体片里的僵尸。实际上是一种变异病毒控制了这些无意识的跳跃者。

在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影视作品中,如果病毒不能聚焦于一个源头,观众就无法对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

正如陶在开头提到的,很多人对“埃博拉”这个词有点陌生,因为它离我们太遥远了。

但事实上,中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一直与非洲国家密切合作抗击埃博拉。自1963年中国派出第一支非医疗支援队以来,55年来,中国从未停止对非洲的医疗援助。

央视纪录片《医者无道》央视纪录片《医生没有办法》

最近上映的电视剧《埃博拉前线》从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故事。

《埃博拉前线》取材于2014年中国医疗队赴西非多国参与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的真实事件。

罗进和瑞秋·莫莫分别饰演中非援非医生郑书朋和调查记者方鑫,前往非洲进行疫情防治。

总的来说,这部剧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在互联网上仍然可以听到一些声音,但这并不影响这个人类共享未来的游戏社区的核心。

比如,中非友谊医院埃博拉疫情爆发后,即将回国的郑书朋决心留在当地,进入当地军阀控制的地区寻找埃博拉病毒的源头。

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当地人。

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方鑫不顾埃博拉疫情,深入疑似疫情地区桑伊村进行调查,与郑书朋一起帮助当地村民做好防疫工作。

在这部国产埃博拉题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类之间的互助。

不管什么种族,什么肤色,说什么语言,有什么信仰,在病毒面前都会拧成一股绳。

然而,一些网友不理解的是,他们明明知道当地环境恶劣,埃博拉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为什么他们很少看到主角或者相关人员戴口罩?

陶只能说,医疗影视作品在中国真的是任重道远。

其实如果你从这部剧的角度去看《埃博拉前线》,你会发现国内对埃博拉的视角是在链条层面解决问题。

剧情中没有欧美病毒片的恐怖和压抑,更多的是对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所以看了《埃博拉前线》后,有网友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有点不真实?这并没有说明埃博拉病毒有多危险。

因为如果把埃博拉病毒从感染到发病到最后死亡都拍下来,你中午吃的外卖可能会呕吐。

埃博拉病毒,又译伊波拉病毒,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

它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毒,可导致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由其引发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死亡率极高。埃博拉死亡率高是什么概念?艾滋病死亡率约为13.5%,非典死亡率约为15%,埃博拉死亡率超过5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90%。

所以在世界通用的生物安全级别中,埃博拉病毒是4级,而非典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只达到3级。

埃博拉病毒作为4级病毒,有“两快一不”:

复制得快,死得快,没有特效疫苗。

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成为无敌的复制机器,可以在人体内无限复制。

然后就是各种症状。为什么国内外的影视作品都很内敛?因为这些症状基本上摧毁了整个人体,而且患者所经历的症状极其悲惨。

早期的症状和流感差不多,会出现发烧。随着病情恶化,患者会出现皮疹、出血和心肌梗死。

患者在胃肠道反应阶段会出现上吐下泻,呕吐物和排泄物会伴有血液,严重时甚至会发现器官碎片,最后器官衰竭死亡。《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埃博拉患者的:“我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在我面前变成一滩血。”

埃博拉等病毒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无法消除。

文明和病毒只有一次飞行。

一种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以在24小时内乘飞机到达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城市。

Air 空线路连接着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形成一个网络。

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自己的健康,珍惜现在的生命,因为这些残酷血腥的人间悲剧正在同一个世界的另一端重演。

在《埃博拉前线》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让陶无法忘记,那就是在抢救病童失败时,对何欢和当地医生说的话。

当地医生的对话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医疗手段解决不了医疗问题,但根本问题还是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