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 > 正文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的由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023-07-28 03:23 来源:促记网 点击: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的由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人们常用“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来形容人不识好歹。但“狗咬吕洞宾”的典故从何而来?狗又为何要咬吕洞宾呢?

其实,关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个典故的出处,民间有两种说法。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的由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1)

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前的故事。

传说吕洞宾成仙之前是个富家子弟,多次参加科举而不中,于是干脆放弃考试,打算依靠丰厚的祖产游山玩水,逍遥自在地度过一生。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荀香,年幼时便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吕洞宾为了帮助荀香,便邀请他到自己家住,供吃供喝,希望他能发奋苦读,将来考取功名,谋个好前程。

后来有人看上荀香一表人才,满腹经纶,便给他说了一门亲事。但一向正直的吕洞宾这时却对荀香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要求:"你若真心报答我对你的恩情,就让你的新娘先伺候我三天。"荀香既吃惊又无奈,只恨自己穷困潦倒,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只得咬牙答应。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的由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2)

三天之后,新郎荀香终于得以入洞房见到自己的新娘,新娘伤心地哭诉道:“郎君为何三日不上床,夜夜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荀香闻言大惊,细想之下才明白是自己错怪吕洞宾了。原来吕洞宾是想借此激励荀香切勿因贪欢而耽误了科考,夫妻二人对吕洞宾的良苦用心感激不尽,更加勤奋刻苦。

后来荀香没有辜负吕洞宾的好心和期望,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二人和吕洞宾挥泪告别,赴外地走马上任去了。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的由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3)

八年后的一天,吕洞宾家中遭遇大火,房屋钱财系数尽毁,一家老小凄苦度日。这时,吕洞宾来找荀香求助,希望荀香帮自己一把。荀香虽日日好酒好菜地热情款待吕洞宾,但一连住了数日,荀香对于如何帮助吕洞宾的事情却只字不提。吕洞宾觉得荀香不开口就是不愿意帮忙,再住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只得起身告辞回家了。

吕洞宾回到家中一看,新房都已经盖好了!但是大门两旁却贴着挽联,堂屋中央还摆着一口棺材,妻子正对着棺材披麻戴孝嚎啕大哭!见了吕洞宾,妻子惊恐万分地问道:“你不是已经饿死在路上了吗?荀香让人把你的棺材都运回来了!”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的由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4)

二人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打开棺材盖儿一看,棺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死人,竟是满满一棺材的金银珠宝,还留有一封荀香写给吕洞宾的信。信中写道:"荀香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恍然大悟,是自己错怪荀香了,原来荀香早就都安排好了。

后来荀香和吕洞宾的故事就在民间传开了,人们用“荀香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来形容那些真心为对方着想,却被表面现象所蒙蔽的行为。

后世传来传去,故事或许早已偏离了当初的实情,民间有了多个不同版本。“荀香”二字也被慢慢被传成“苟杳”,因“苟杳”音同“狗咬”,最终又被传成“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的由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5)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吕洞宾成仙之后的故事。

小说《八仙得道传》中说“桃花山犬祟王小姐, 夏口镇狗咬吕洞宾”。二郎神的哮天犬偷偷跑到凡间,在桃花山为祸一方,已得道成仙的吕洞宾奉师命用降妖法宝“布画”去降伏哮天犬。吕洞宾不负师命,在夏口镇成功打败哮天犬,并将其收入“布画”之中。

按照师父的交代,吕洞宾这时应该将画布卷起来,这样哮天犬便会被化为尘埃,从此消失于三界之中,永绝后患。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的由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6)

但吕洞宾有一颗慈悲的心,对哮天犬心生怜悯,不忍心将其杀害。同时也担心二郎神会因哮天犬的死迁怒于使徒二人,毕竟打狗也要看主人的!

于是,吕洞宾决定教育哮天犬一番之后就把它放了,希望它能改过自新,重新向善。结果哮天犬被放出来之后,不但没有对吕洞宾的不杀之恩心生感激,反而记恨上吕洞宾了,从此见了吕洞宾就追咬不放咬。

狗咬吕洞宾的故事的由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7)

本来哮天犬是要被处死的,吕洞宾放他一马,它不但不知感恩,反倒回过头追咬吕洞宾,可不是好赖不分,不识好歹么?后来人们就用“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来骂那些不知好歹、恩将仇报的人。

同一个典故,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但不管是哪一个故事,都在告诉世人:凡事不能只看表面,不可胡乱攻击他人,好赖不分。

,